一般这种没卖掉的菜,卖菜的都要打折处理的,价格可比早市的时候便宜不少,对半打骨折的都有。

遇到价格合适,蔬菜卖相也还行的,何奶奶就把菜低价收了,省的人家大老远的还要挑回家。她自己拿去摆摊子卖,也能赚点零花钱。

一来二去,镇上的人都知道,要是没赶上早市,想买菜的,还能去附近的“向军超市”。

来都来了,买了菜,正好想起来家里的油盐酱醋也没了,顺手也就在超市里买了带回去。

何奶奶本来想捡便宜,弄点菜卖卖,卖不掉,他们自己吃,也不算浪费。

结果没想到,自家这小菜摊子,居然意外给超市吸引了不少客人过来。

再后来,那些常年去双峰镇摆摊卖菜、卖水果、卖土特产的,也都知道了省道边上有个“向军超市”。摆摊没卖完的水果、蔬菜、自家特产什么的,都可以拿过去问问。

听说老板两口子人特别好,只要东西过得去,价格合适,基本都能卖得掉。

卖着卖着,何家二老某天突然发现:

咦?怎么店里一天卖水果卖菜赚的钱,比超市卖杂货日用品之类的,赚的还多?

等到姜甜知道这件事的时候,何家二老已经把前面的三间门面房格局改了:

右边两间不变,还是摆上货架做超市。

左边那间房腾出来,专门搞了一个家庭小菜场,专门卖一些从小商贩手里收回来的瓜果蔬菜,干菜咸鱼什么的。

搞到后来,镇上很多早上懒得起来赶早市的,都习惯了起床之后,慢悠悠吃个早饭,吃完饭,再溜达到“向军超市”,坐在门口听别人侃大山,聊八卦,玩够了,再去隔壁小菜场挑点中午要吃的菜,买回去做饭。

何老爷子也是会做人,发现大伙儿都喜欢坐在他们家超市门口侃大山之后,老爷子又花了点钱,用毛竹和芦苇席,在自家门口搭了个挡雨的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