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姜诚的话,倒是让姜甜暗暗松了一口气。

再说了,她又没想考全年级第一,就混个毕业证,成绩差点好像也没啥好丢人的。

姜甜要回学校上学,最开心的莫过于何老爷子夫妇了。

自从儿子牺牲后,何家二老哪怕在村里被人挤兑欺负了,也没有找儿子以前的战友帮忙,可这一次,何老爷子却主动问姜甜,想不要去县城上学。

看样子,只要姜甜点一点头,老爷子就算是拼着这张老脸不要,也要想办法把孙女给弄到县城中学去。

吓得姜甜把头摇成了拨浪鼓。

镇中这种乡镇中学,她都是不折不扣的学渣。要是到了县中,岂不是要垫底?

老爷子看她实在不愿意,只能摇摇头算了。

不过,老两口还是非常开心地给孙女准备了新书包、各种新文具,还特意关门歇业半天,陪姜甜去学校报名。

姜诚小学毕业后,为了方便上下学,没有选择去原先镇上的中学读书,而是转学到了离家更近的草甸中学。这次姜甜要重新回学校念书,胡琼芳干脆找了点关系,把姐弟俩都安排在了一块。

顺带着把韩季松也给塞了进去。

八十年代乡镇中学辍学的依然很多,有的是家里穷,读不下去了。

有的是家里说好了亲事,要退学回家嫁人的。

像韩季松和姜甜这样,都辍学好几年,还要回来继续上学的,校长还真是头一回见。

以至于俩人来学校报名的时候,校长姚爱民还亲自“接见”了这两个转学生。

别的转学生可没有这个待遇。

当然了,主要还是因为姜甜和韩季松都不是普通学生。

姜甜就不用说了,姚爱民去年还跟这丫头打过交道。只不过,当时姜甜是以“向军职校”招生办主任的身份,到他们草甸中学来招生的。

这年头,中考落榜,上不了高中和中专的农村考生,实在是太多了。

草甸中学每年将近两百个考生,能顺利考上高中和中专的,只有五十多人,就这四分之一的录取率,已经是附近乡镇中学里非常厉害的了,不知道花了姚爱民多少心思。

可每年还是有四分之三的落榜生,因为家庭条件不允许他们继续复读,只能回家种地,或者去学手艺、打工、嫁人生子……

姚爱民也很痛心。

他知道这里面有很多孩子,因为发育得晚,学习方面开窍也比其他学生迟一些。可就是因为迟了一步,这些懵懂的孩子,并不知道,他们错过了改变命运最关键、也是最快的一次机会。

中考落榜之后,只能拿着一张初中毕业证,去社会上混饭吃。

但姚爱民也没有办法,学生们自己家里没条件继续供他们复读,姚爱民自己的工资还经常发不出来呢,哪有那么多钱去资助那些落榜的孩子们?

姜甜的出现,简直就是给姚校长送来了一根救命稻草!

考不上高中,能去正规的职业技术学校学一门手艺,那也总比回村种地好得多。

而且,最重要的是,“向军职校”虽然不大,但收费也不高啊,一学期五十块钱的学费,哪怕是农村,咬咬牙,卖几袋粮食也就凑齐了。

再不济,说句不好听的,爸妈都不管,孩子自己暑假去找个饭店刷盘子,两个月也能挣到学费钱了。

更何况,当时来学校招生的时候,姜甜还特别说明了,如果家庭实在困难,还可以申请助学金,或者向学校申请助学借款。

这个年代好像还没有助学贷款这一说,但姜甜这个土豪她不差钱啊,反正她招收培养这些学生,主要也是为了给自己家的产业储备人才,先借钱给这些学生们上学,等到他们毕业了,急着还钱,就只能到她家名下的产业去应聘了。

到时候,他们每个月工资都是姜甜签字发下来的,还怕这些人不还钱?

再说了,在她手底下干活,还是她亲自培养出来的“储备干部”,要是赚的钱,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