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都是在后厨做饭,只要味道差不多,谁管你是不是大师傅做的?
结果没想到,姜甜还真把这道菜的精髓给学去了。
杂鱼煲要想做的好吃,除了考验手艺之外,还有两点很重要。
一个是食材一定要新鲜,鱼虾泥鳅之类的,最好都是现做现杀。
另一个就是需要浓油赤酱。
这也是为什么姜甜之前在家里从来不做这道菜的原因。
姜家厨房常年只有两样佐料:盐和糖,没有足够的佐料,她就是厨神再世,也做不出好吃的杂鱼煲啊。
幸好李桂芬家是开饭店的,厨房里常用的调味料都有。
姜甜先把配菜切好,然后热油锅,把姜片、蒜片、花椒和香葱放进去,炸香后捞出来。
然后倒入处理好的泥鳅和鳝段,翻炒的时候加入料酒、米醋、酱油、蚕豆酱和干辣椒,等翻炒到表面沾上了均匀的酱汁,再加一勺盐,一碗水,盖上盖子焖煮十分钟。
趁着这个功夫,姜甜又拿了一个炒锅出来,如法炮制,把田螺也炒好了,倒在砂锅下面。
田螺壳耐烧,垫在砂锅下面,可以防止加热的时候糊底,而且浸泡了汤汁后,炖得久一点,田螺肉更好吃。
等到田螺做好了,锅里的泥鳅和黄鳝也熟了。揭开盖子,倒入砂锅,把炸香的蒜片、洋葱再倒上去,最后撒点葱花。
一道简易版本的杂鱼煲就做好了。
第21章 这也太好吃了吧
李桂芬从姜甜开始炒菜的时候,就靠在厨房门边上看着了。
见她动作熟练,炒菜的姿势看着比她男人还专业,不由暗暗咋舌。
她倒是压根没想到姜甜是重生的,还以为她家是不是有人在农村是给人做席面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倒是能解释得通了。
农村有些帮人办大席的师傅,做菜的手艺确实不一般。他们夫妻两个能在省道边上开这么一家小饭馆,还是多亏了丈夫在镇上一个办大席的老师傅身边,卖苦力学了几年手艺。
老板娘走神的时候,姜甜已经迅速把杂鱼煲做好了。
“好啦!可惜没有野生的小鲫鱼,还有黄骨鱼,要是能加这两样鱼,这杂鱼煲就更鲜了。”
姜甜擦了擦手,把这道杂鱼煲端到桌上,又拿了三双筷子,从挎包里把带来的馒头拿了出来。
笑嘻嘻的地给李桂芬一个:“桂芬姨,快来趁热尝尝。”
李桂芬嘴角抽搐了两下。
这口气,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家店是姜甜的呢。
当然,此时的李桂芬也并不知道,半年后,这家店还真的成了姜甜的。
李桂芬接过筷子,却并没有接馒头。
这几年虽然各家都能吃饱肚子了,但像米面这种细粮,农村很多人家也还是舍不得敞开了吃的,别看姜甜母女俩出门带了四个白面馒头,现代人看着挺寒酸的,在那个年代,已经算是出门能带的比较体面的干粮了。
好些人家平时都是吃杂粮馒头的,把苞谷面、荞麦面、粗麦面混合在一起,做出来的馒头是灰褐色的,吃着也有点扎嗓子眼,但胜在管饱。
而且也比白面做出来的馒头便宜。
李桂芬走到厨房里,拿了一碟热乎的馒头出来,笑着说
“阿姨也不好占你一个小孩子的便宜,这样,你出菜,我出馒头,咱们凑合吃一顿得了。”
说着,拿起馒头,给胡琼芳和姜甜每人手里塞了一个。
李桂芬本来只是想吃两口,试试这道菜的味道,结果没想到这杂鱼煲果然和姜甜说的一样,汤汁鲜美,黄鳝和泥鳅吸饱了酱汁,因为是现杀的,肉质也特别鲜嫩。
最绝的还是垫在下面的田螺。
这田螺各个都有小孩拳头那么大,本来这么大的田螺是不容易入味的,但是姜甜做之前,把田螺屁股剪掉了,又垫在汤汁里浸泡了半个小时,下面炭火煨着,炖出来的田螺肉质紧实,鲜美多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