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他埋汰自家亲孙女,老二家的昌美,比甜甜还大几个月呢,要是突然拿到这么大一笔钱,恐怕也没有这么大的胆子,直接把钱全部存银行里去了。

听了姜甜的话,胡姥姥也忍不住笑了。

没想到她外孙女居然这么鬼精鬼精的,小小年纪,存款还知道把一年期和五年期分开存!

胡姥姥会知道这个,是因为他们家这几年赚的钱,也都是存到银行里去了。

说起来也算是好人有好报。

老二有个同学,高中毕业,家里给安排进了银行,说是每年有什么储蓄任务,老二回来一说,家里想着反正钱存在银行,国家也不会赖账,就试着存了一笔进去。

谁知道前年家里急用钱,去银行把钱取出来,居然还多拿了六百多块钱利息!

这下子,全家人都惊呆了。

这钱放在银行里,还真能下崽儿啊?

从那以后,老胡家就存钱存上了瘾。

第66章 聪明的二舅

胡建军听到外甥女把钱都存了银行定期,也忍不住乐了。

还问她:“你是怎么想到把钱存银行的?还分两种定期?”

这年头农村老百姓是真穷,好些人家还寅吃卯粮,每年打的粮食不够吃,还要借钱去买粮食吃呢,所以农村家庭有存款的,真的很少。

他也是因为有同学在银行上班,才知道这存一年和存五年的区别的。

简单来说,就是一万块钱搁在银行里,存一年期的话,每年利息是六百块钱。

如果是存五年定期,每年的利息就有六百九十块。

也就是说,现在把一万块钱存在银行,五年后取出来,本金没有损失,还能多拿三千多块钱利息。

要是家里不急用钱的话,这个年代,把钱存在银行里,真是收益率不错的理财方式了。

胡建军也是拿着银行的政策回来,和家里人商量考虑了好几天,才决定把存款放在银行里吃利息的。

姜甜也没想到,她姥爷思想居然这么开明,还学会理财了。

不过,二舅这么一问,她倒是趁机把想说的话说了出来。

“二舅,这些我都是在电视新闻上看到的。”

“现在改革开放,百废待兴,这个国家每天都有很多新政策出来,抓住了机会,就能吃到政策的好处。”

“大舅二舅,以后你们晚上要是没事的话,也可以多看看新闻联播,我还做了摘抄笔记呢,考试的时候也能用上呀,举例说明的时候,用上新闻联播里的词儿,肯定能得高分。”

胡建军哈哈大笑,可算是对他家老头子看人的眼光服气了。

老头说姜甜是个能掌家管事的,果然没说错!

说起来,这些年劝他没事多看看新闻联播的,除了姜甜之外,就只有他那个在银行上班的老同学了。

说到老同学……

胡建军收起笑容,表情也严肃起来,扭头问自家妹子:

“甜甜上学的事情,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现在不像以前了,就算是女孩子,起码也要给她念完初中,你打算什么时候让她回学校?”

胡琼芳顿时一脸为难地看了女儿一眼。

她不确定能不能把女儿那番说辞说出来。

她自己也是从这个年纪过来的,知道十几岁的女孩子脸皮薄,已经开始要面子了。

没想到姜甜脸皮厚得惊人,听到二舅问她什么时候回学校,大大方方地表示,她要等弟弟学会初一代数之后,给她补完代数,再回学校上课。

留级一年她不怕,就怕代数回回垫底不及格,那样更丢人好吗?

胡二舅:“……”

很好!这理由实在强大,完全没办法反驳。

甚至还觉得很有道理。

毕竟代数那玩意儿太难了。

反正他两个孩子自从上了初一,功课上他们夫妻俩就完全辅导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