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头,跟姥爷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让你妈去省道那边买地盖房子?”

姜甜眼珠子转了转。

她能拿村里那套说辞说服她妈,但那些借口,到了胡姥爷这种人精面前,就不够看了。

想了想,她决定半真半假地撒个谎。

“姥爷,我看新闻上说,现在我们国家的道路交通发展越来越快,以后说不定像336省道这些老路,都要拓宽重修呢。”

胡姥爷眨了眨眼睛,一颗老心脏,剧烈跳动起来。

省道拓宽!那就是要把两边的房子全拆了。

到时候国家不但会补给他们一块新的宅基地,还会补偿一笔盖新房子的钱。

胡姥爷是个正宗的土著,并不知道几年后还有拆迁补偿这一说,他只知道,真要像姜甜说的那样,就等于是他们用低价在省道边上占了一块地盘。

现在可以盖几间门面做生意赚钱。

等过几年省道要拓宽拆房子了,或许会重新在省道附近搞个集镇,把这批人都搬迁过去。

那她闺女和外孙、外孙女,岂不是一下子就变成了城镇户口?

这可比什么拆迁补偿款诱人多了。

要是入了城镇户口,那就意味着,胡琼芳她们娘三,以后就再也不用交提留款和公粮了。

而且,姜甜那句话说的很对,城镇门面房,可比乡下的几亩水稻田,值钱多了。

大舅胡建国还没反应过来,一直在旁边听着的二舅胡建军,突然开口了

“爸,要不这次我和大哥,也去省道附近看看,要是能遇到合适的地皮,咱家也去那边盖几间门面房吧?”

胡建国也反应了过来,不过他说的却是另外一件事。

“对!咱家也去省道盖两间门面房,做啥生意先不说,到时候我和建军时不时的去住几天,也叫人知道,芳芳也是有娘家人撑腰的。”

姜甜没想到姥爷一家居然这么快就接受了她这个说辞。

不过,大舅二舅要是真想去省道旁边盖房子做买卖,她这里还真有个现成的买卖,非常适合大舅二舅。

“卖水果?咱家之前也在卖啊,草莓甘蔗什么的。”大舅对姜甜的提议有些疑惑。

主要是这年头很少有自己开店卖水果的,都是自家种的果子熟了,摘下来,挑到集市上摆摊,或者直接兑给杂货铺。

主要原因,也是因为现在的水果品种还不多。

但有一个地方,南来北往的水果肯定少不了。

二舅胡建军脑子灵活,已经猜到答案了。

“那些运水果的大车!”

第67章 两个舅舅一台戏

姜甜能发现这个商机,不是她看新闻联播看到的,而是听王春鹃说的。

王春鹃在省道那一片人面广,好姐妹遇到好东西了,都会喊她一起去捡便宜。

就像她妈脚上穿的那双小皮鞋,从大车师傅手里买,就能比供销社便宜一半。

两家混熟了之后,她还在王春鹃家里,吃到了他们镇上买都买不到的新疆葡萄干、杏干、乌梅,还有各种她叫不出名字的零食点心。

有些是王春鹃自己跟司机买的,有些是别人送的。

“姥爷,我是这么想的,我家面馆开起来之后,要是生意好的话,肯定会有很多大车师傅,到我们家面馆停车吃饭的。”

“等人混熟了,到时候大舅和二舅要什么货源,咱们都能跟这些大车师傅打个招呼。”

“我听说那些开大车的,一年到头都是南来北往的到处跑。多问几个人,哪怕十个人里面,有一个能帮咱家带货过来呢,总比我们自己雇车去拉一趟划算吧?”

话音未落,就听到二舅狠狠拍了一下桌子。

“就是这个道理!”

姜甜吓了一跳。

胡二舅被二舅妈狠狠拍了两下。

“小声点!吓着甜甜了。”

胡建军大大咧咧地摆了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