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家教,周末的时间还空了不少,阿姨怎么了?”

“我们单位有些人知道团团补习有进步,还找我打听她来着,但我见她一天下来也挺忙的,怕她安排不上,你大概知道她什么时候有空吗?”

铁路局可是个大单位,几千号的员工恐怕有,福利跟待遇都很好,员工普遍富裕。

徐梦刚想把冯燕文空出来的时间整理出来,话到了嘴边又止住了,她想了想继续说:“阿姨,你们单位有没有人想提前学英语啊,就这样说吧,英语跟别的科目不一样,提前学了有个积累,孩子读初一的时候接触到的时候,就不会觉得很难了,其实我们初一的进度还是有些快的,有的学生跟不上进度。”

加上有些老师本来就是半桶水的因素,有的人一入门就是hard模式。

“还真是!”想想团团初一的时候就抱怨老师讲的快,张明卿就有些后悔,没早点找个老师带她入门:“那你说说,到底是怎么个差别?”

“就这样说吧,咱们七岁读一年级,到初一的时候都十二三岁了,这么大年纪才开始接触到新的语言,是很难学的,最开始尤其是要学透了,不然后面整个都是懵的,您也知道语言是越早学越好,有利于培养语感,您知道为什么我英语成绩好吗,我可是从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到英语了,不然以初一那进度,一上来就学对话,说实话我觉得太快了。”

这是她站在学生角度的吐槽。

刚好这也是困扰团团的地方,初一的时候她没少哭,哪里用单数哪里用复数,老师怎么就没讲清楚,一笔带过了呢,有的单词又没有复数形式,什么鬼!

这一点刚好戳中了张明卿的痛点,冯燕文就是从最开始梳理,一点一点的教团团。

刚开始她还觉得冯燕文讲的太慢,但后来才发现,这种方法才是最适合团团,虽然短期内成绩没什么进步,但团团没有以前那么厌学了,就冲着这一点,这课她还继续给团团上着。

从第二个月开始,团团的英语成绩一点点的进步,嘴上挂着的动不动就是冯老师,她经常跟同事的孩子们一起玩,冯燕文的名声也是那个时候传出去的。

“那麻烦阿姨在单位里面问一问,要是有人想入门学的,就推荐到我妈妈这里来,也不用那么刻意,随口提一句就行,免得影响您在单位的形象。”

这叫软广告!

张明卿也被这个小姑娘给逗乐了:“我有什么形象啊。”

但她也对这件事情上了心,格外的留心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