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宝安王需要趁此机会赶紧发展势力,等京都那边赶走了北宁,再回过头来收拾他可容易多了。
北宁大军深入太久,逐渐疲惫不堪,之前要不是信国公放海,哪里就那么容易突破边境防线。
自从迟晚领兵后,不断地骚扰北宁大军,北宁大军烦都烦死了。
她又不正面打,时不时地派出队伍来骚扰,可是细算下来,北宁大军这段时间被消耗的有上万人。
歼敌上万已经是大胜了,大周可是有很多年没有打过歼敌上万的仗了。
再加上之前在东扬县的大胜利,加起来短短半个月歼敌四五万。
北宁大军本就疲惫,让迟晚这么骚扰,多少天都没有睡过好觉了。
北宁高层也出现了不同的意见,有人想一鼓作气直接攻打京都,有人要撤退。
撤退的话,大军说不定还能回到北宁,再这么下去,大军可能损失惨重。
若是不撤退,直接攻打京都,前提是他们能到京都脚下,这些日子他们只看到了大周将士的屁股,正面一次都没有看到过。
就好像有小孩一下扔一根炮到土堆里,一个两个三个……慢慢地土堆就被炸开了。
迟晚的游击战就是这个理,边边角角的打一下,消灭几个敌人不嫌少,消灭几百上千个敌人也不嫌多。
绝不恋战,绝不正面决战,主打一个出其不意,消耗敌人。
北宁军队是休息不行,不休息也不行,万一下次大周来的不是几百上千人,而是十万大军呢?
北宁大军心理上承受了极大的压力。
况且,北宁大军可不是只有一个主帅,三个主帅本就意见不合,要是真的能打下燕北也行,那北宁以后就富裕了。
偏偏想着打下京都,现在就是,燕北没有占领,大军连京都都没有到。
再这么下去,大军没得吃了,大周这边军队重新整合起来,他们就是腹背受敌。
北宁大军的将领也不傻,他们能看出来迟晚要做什么。
先是小规模的骚扰,等大军整合起来,再歼灭北宁大军。
北宁大军被迟晚一系列的操作,弄得大骂她是恶鬼。
恶鬼怎么了,恶鬼不会入侵别人的国土。
不过,北宁高层则是怒骂信国公不讲信誉,说好的他们攻打大周,双方联合之下,只要他们消灭安易之部,燕北之地就让给他们。
然而信国公带着自己的人都跑了,说他不守信誉吧,确实是放他们进来了,说他守信誉吧,他们还没有得到燕北呢。
北宁高层很是生气,想要举报信国公,可当时双方的信件加密,信国公特意叮嘱,为了双方交易的保密,信件必须销毁。
导致现在北宁想举报信国公都没有机会。
北宁丞相在想,是否还有机会占领燕北,逐渐吞食整个大周。
机会?自然是没有机会了。
安易之伤号归来,其部下整合完毕,正在朝北宁大军一点点逼来。
徐晨露带领的十万军,在路上碰到了几支北宁军的小股队伍,打了几场胜仗,再加上她治军严明,又杀了一些人之后,这十万混合军终于是听话了。
徐晨露率领大军也在朝北宁大军逼近。
而迟晚早就做好了准备,北宁大军的必经之处,京营正在埋伏着。
按照原计划,云关道的爆炸已经响起,她在想,北宁军是撤退,还是继续前进。
无论是前进,还是撤退,她都做好了准备。
本就有退意的北宁军,在爆炸响起的那一刻,面对着漫天的巨石,开始疯狂地往后退。
十多万人一起的行动,自然会发生踩踏,等着北宁军撤出去,人不知道少了多少。
云关道里肯定有受伤没有死的将士,但这个时候没有人敢进去救。
大军主将高声大喊,“撤,都撤。”
眼看北宁军要撤,这一撤可能就是离开回北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