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晏廷自护送福贞公主和亲回宫以后就主动向皇后娘娘请了辞,说自已突发心疾,日夜难寝,唯恐误国误民,恳请皇后娘娘准了他退隐仕途。
皇后当时满以为大权在握,巴不得他主动辞官,但偏偏温久卿却将陆晏廷拦在了养心殿内。
说实话,陆晏廷这一招“黄雀在后”是温久卿始料未及的,他满以为以陆晏廷的性子,即便进不得,也不会选择后退。
谁知被温久卿拦下的陆晏廷闻言就笑,好一会儿后才沉了眉眼反问温久卿朝廷的好坏,与他何干?
那之后整整两年,陆晏廷竟真的就再也没有管过朝廷的任何腥风血雨。
闲来无事的前首辅大人隔三差五地会去双井夹道那儿陪周宣文下几盘棋,喝几盏茶,也会四处游山玩水历途大周山川美景,日子过得那叫一个逍遥快活。
只是,陆晏廷的抽身放手,换来了他自已的潇洒,却换不来朝堂的如日中天。
自内阁群龙无首之后,温久卿便自愿请命,统领群臣。
然他出身矜贵,早些年虽和陆晏廷他们一样在幽篁学院游学,但温久卿从未在宫中谋过什么正经的官职,对朝廷各派的那些暗通款曲也知之甚少。
换言之,小侯爷的兵谈得很漂亮,可再漂亮,也终归是在纸上。
尤其自东宫打压了三殿下周宣文之后,接下来的一年,太子更是自诩聪明的将宫中几个成年的皇子全都视为敌者,六皇子自也无法幸免。
此事动了温久卿的利益,他与东宫之谋顿时就变得岌岌可危起来。
平德三十九年春,本就暗波汹涌的大周朝堂被南部的寒灾和西部的大旱搅了个天翻地覆。
民反官斗一波接着一波,百官罢朝的奇景在养心殿上演,皇后娘娘举著国玺命众卿归职,可换来的却是南疆举兵挺进了大周西蜀,扰乱边民挑起战火,肆意引战狂妄而为。
一夕之间,泱泱大周被夹在内忧外患之下,根基虽还稳著却也直面著风雨飘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