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全?”苏楠看着铺散在桌上东西,有些错愕。
“嗯,全。”
“铁壳饼干跟糖果师娘能理解,牙膏牙刷肥皂些也合适,可为要寄雪花膏、蛤蜊油?寄么多?”
担心运输途中被压坏,许晚春用旧报纸包了一层又一层,闻言笑着解释:“边疆风霜大,男的也要擦雪花膏的,多的给师兄做人情的,些日用品不管哪一样在边疆都稀罕东西...”
坦白,对于亲生儿子,苏楠自然百般喜爱,少不得时不时寄个包裹。
可真没有桃花儿的么妥帖。
尤其见小姑娘将麦乳精也往包裹里装时,更感动的不行:“咱桃花儿么好呀?景梁小子真有福气。”收包裹的时候,臭小子怕要美死了...
话许晚春听得有些心虚,毕竟相较于师兄的东西,回报的些真不。
一旦心虚,觉亏欠。
在考虑有耐热又方便储存的吃食可以邮寄时,又有人了。
次苏阳,将自行车架好,惊喜问:“姐!时候的?不最近没时间吗?”
看弟弟,苏楠也意外,伸手招呼人坐下,又给倒了杯茶水,才笑:“桃花儿明天开学,我肯定要的。”
话音落下,为显出对未儿媳的重视,又加了句:“本姐夫也的,不凑巧,临时有任务。”
“...”苏阳有些心塞,知道姐姐沪市,那个高兴啊。
满心等着对方去家里坐坐,可姐姐最近忙,没空!
合着忙未儿媳呢?亲弟弟么不值钱?
许晚春总觉得苏家舅舅的表情不大对,便问:“舅舅,您个时候,有事吗?”
苏阳轻咳一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票据:“舅妈让我的,给的暖屋礼。”
“自行车票?”缺吗?昨天许晚春才惦记,今天手了?不暖屋礼未免太贵重了些...
苏楠:“弟妹送么重的礼?”
许荷花确实要自行车票,但么贵重的东西,白拿烫手,于赶忙表态:“票我拿钱买。”
都自家人,苏阳也不藏着掖着,直接了半袋子菌菇干的事情。
许荷花更不好意思了:“那些菌菇干在我老家不值么些钱的。”
苏阳:“都自家亲戚,不好得么清楚的...再了,我家不缺自行车,多一张票放着也浪费。”
可能浪费?在许家母女俩再要些时,苏楠直接拍板:“票收下,等苏阳回去的时候,再给半袋子菌菇干!”
众人:“...”
=
1958年9月12日。
录取通知书上的开学日。
学校距离家里有11公里。
满心期待的许晚春,在5点时,便背着书包坐上了电车。
一陪同的有两位母亲。
换乘了两辆车,又步行了几百米,抵达目的地的时候,时间才6:30,可校门口站了人。
许晚春四下张望几眼,快找了问询点。
成功从一位大三学姐那边记录下报名流程后,又急忙跑回母亲与师娘身旁:“娘,师娘,要不先回去?家长不让进。”
许荷花跟苏楠看出了,那门口的教官脸黑的吓人。
可么回去,又不放心,便提议:“要不,我站在?等进去了再回去?”
明白两位长辈不愿意会儿离开,许晚春便不再勉强,只叮嘱道:“那回去的时候,路上注意些扒手,我得去排队了。”
许荷花摆手:“不用担心我,好好上进。”
苏楠也催促:“快去吧。”
许晚春从前没了解军校制度,真没一个入学,会么严格。
等7:30排队入校后,新生全被带去做核验。
三重检查,通知书真伪、有无冒名顶替、家庭成分,再身上有无疤痕,否近视等。
等一一通,才能正式入学。
时间了9点,又开始了集体宣誓与领物资环节。
再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