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棠棠除了密切地关注野稻的种植外,还在组织人准备着防蝗虫的事宜。
她记得以前,大旱过后,非常容易出现蝗灾。据说越是干旱缺水,对蝗虫繁衍越是有利。
她不确定明年会不会真的发生蝗灾,但她决定,这就像打战一样,提前做好准备,有备无患。
在这个科技工业低下的时代,江棠棠也想不出什么好的预防蝗灾的办法,只能使用出名的土办法。
用网捕捞,以及蝗虫还起得不太厉害的时候,赶着鸡鸭去吃。
编织网这事情好解决,只要召集更多的难民来编织就好。反正就算不发生蝗灾,海边网箱养殖也是需要的。
这个年代编织网用的材料比不上现代的各种科技材料,在海水浸泡下根本用不了多久,所以得频繁地更换网箱养殖的网。
反正这些编制的网,最后总是不会浪费的。
让江棠棠比较头疼的是如何养殖大批的鸡鸭。
因为干旱,现在除了她办的几个养殖场,普通农户家里已经基本没养殖牲口了。
而现在,要养殖鸡鸭,最迫切的就是解决缺水缺粮的问题。
粮食肯定是没什么多余的。
思来想去,江棠棠还是将目光放到了海水上。
滩涂地都能成功种植稻谷,那么鸭子,也能在海滩上生长吧!
于是,继试验田之后,江棠棠又搞了试验养殖场。为了方便管理,试验养殖场也设在崖州附近的海湾。
随着海湾附近聚集的人也越来越多,需求也越来越多。
江棠棠干脆带了施工队过来做了专业的规划,开始建造房屋。除了养殖场外,还有工人居住用房。
为了激励人们的积极性,工人居住的房子也分为两种。一种是集体住的宿舍,另一种是带小院的房屋。
这可把干活的工人激动坏了。
最近这些工人一下工,就聚在一起讨论。
“听说了没,夫人带了施工队过来,要建房子给我们住呢!”
一个身形消瘦的汉子,杵着锄头,和另几个刚干完农活的农人站一起,激动地说了起来。
第二百九十七章 返航
人群中,一个皮肤黝黑的汉子,一脸憧憬地杵着锄头道:“那可是红砖修建的房子,我这辈子还没有住过砖瓦房呢!没想到逃难逃到岭南来,还有机会住上砖瓦房。”
他说着一阵嘿嘿傻笑,边上不少人都跟着笑了起来。
对于这些人一副没有见识的样子,徐邻有些看不上。这一看就是刚来岭南不久的难民。
他挺了挺胸膛,与有荣焉道:“那有什么,要不是干旱闹的,我们还能吃上肉呢!”
立马有人附和道:“可不是,听说去年年岁好,官府办的作坊里三天两头就有肉吃,也是今年干旱,年岁不好,大伙才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一些新逃难来的难民听了都觉得不可思议,“在作坊做工还给吃个肉?”
“可不是!许多人为了去作坊做工,可是争破了头,不过作坊也不是那么好进的,人家要求高。”徐邻道:“但要说伙食好,最好的还是去当兵。”
有人赞同道:“听说兵营里的士兵,那是吃得真的好。就算现在闹干旱,那些士兵也有鱼粉吃。
我姑母家当时哭着送儿子去当兵,现在每每说起,脸上就笑得跟朵花一样。听说他儿子在军营里当兵不但没瘦,反倒长得更壮了。”
有人心动,但很快又摇头道:“那不行,当兵那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活,吃得好有什么用,说不定吃了这顿,下顿就没命了,这跟断头饭有什么区别。”
“那你就错了!”徐邻道:“在陆将军手下当兵可不一样,你们听说最近我们与大周那场战了吗?知道最后结果如何吗?”
“这谁不知道呢!当然是我们大获全胜。”不少农人都切了一声。
还以为他要说什么新消息呢,结果说这。
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