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健康。
在夜袭时受伤的孩子们也都妥善处理,脖子上挂着三角巾的、脑袋缠着纱布的、脸上贴着创可贴的……只要不疼得厉害,就不影响他们在一起嬉闹玩笑。
有烧伤的看妇们同样因为处理及时遵医嘱,没有发生伤口感染,都在稳定恢复中。
在地坑院长大的孩子都早熟,面对受伤的看妇们,孩子们都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包括收拾床铺、整理房间、收整衣服……
随着出诊次数的增加,地坑院全员对“出诊组”从好奇、尊敬和期待,到现在近乎盲目的信任,尤其是孩子们,起初还有些怕“全副武装”的模样,现在……一言不合就抱大腿。
每个人都被孩子们粘得走不了路,身上至少有四个“人形挂件”。
这些日子的“出诊”这么顺利,一是组员选得好;二是病人发自内心地信任;三,是妙音和潘婶能严格遵守医嘱给孩子们喂药。
就像张主任说的,儿科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家长,包括粗心大意、丢三落四的,他们已经见怪不怪了。妙音读过书认识字,一点不出错是胆大心细。
最让人想不到的是“潘婶”,一位目不识丁、专心照顾小胖墩、相貌极为普通的寡妇,在妙音重伤后接过了给孩童们喂药、给看妇们换药的重任,完成得非常好,一点差错都没出。
儿科张主任曾经问过潘婶,怎么记住这么多孩子的吃药时间和方式方法?
潘婶笑成一朵花:“我知道这里所有孩子的名字,也记得他们吃什么药、什么时候吃、怎么喂……医仙要问为什么,我也说不上来。”
“医仙每天坐马车走路赶来赶去,救了月儿、妙音和大长公主她们,还送礼物给小胖墩祝福……我从没见过这样好的医者,当然每句话都要记得牢牢的。”
这么朴实的回答,让“出诊组”无言以对,但自己的辛苦和努力被人看到并记住,不管是谁的心情都会变得很好。
经过最后一次集体大体检,除了送到飞来医馆等待手术的孩子们,地坑院的所有人都可以转移到更安全的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