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们就觉得,还是给朝廷种粮食划算。
大明的农民肚子里头也有一本账的,像是通货膨胀率,大明农民不懂这个词,但是,道理是一样的,像是这些年,粮食价儿一年一变样,再过些年,说不准粮食都要吃不起了,尤其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那些家里头种粮食的和没种粮食的,区别可就大了,种经济作物赚了银子不假,但有时候银子也买不着粮食啊!
以前大家都种灯芯草,人有盲目随大流的习惯,可如今府衙一出台粮米补贴,农民们在家和婆娘扒手指头算了一笔账,最后觉得,种粮食划算,起码不愁吃,若肯吃苦节省,按两年五贯算,二十年便可以得五十贯,这笔钱若再添置一些,便可以在宁波城里买一座靠街的小门脸儿,日后靠吃房租,也不愁下半辈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