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就坐在一旁,扮演着一个花瓶一样的角色,时不时给杨霖添点茶水。
相传杨少宰年少风流,现在看来名不虚传啊,大宋风气就是如此开放,高官出巡身边总有美人相伴,那神宗时候的名相韩琦打仗时候还带着美姬若干呢。
张安坐定之后,笑道:“那都是汝霖兄谬赞之词,当不得真。”
杨霖呵呵一笑,道:“宗汝霖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不会说场面话客气话。他那张嘴,哪会谬赞这种巧话,不然也不会进士出身却在山沟里做了十几年的县令。能被他那般夸赞,张总督定是有些本领的。”
张安不是喜欢逢迎的人,但是也要看是谁夸你,杨少宰风头正劲,满天下都知道人家收复幽燕,请辞王爵,被他一夸真是受用无比。
杨霖笑道:“所谓能者多劳,你看这汴河,能不能连同幽燕,再凿运河?弃洛阳而直取燕京城,如此一来,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利国利民呐!”
汉人开凿大运河其实从始皇帝那时候就开始了。秦始皇在嘉兴境内开凿的一条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后的江南运河走向。
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从嘉兴“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运河及运河文化由此衍生。
原本时空中的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
现在杨霖打算,提前取直,直通幽燕。
张安不禁咋舌道:“这可是个浩大的工程……恐非一年半载可以完成。”
杨霖心道幽燕收回来,必须尽快融入到中原王朝,让他们摆脱被异族契丹统治百年而造成的离心离德。
一条运河,就是最好的办法,此事一年半载完不成,也得干。
“就是三年五载,也是值得的,张总督若是有意,我将上奏陛下,请你主持此事。”
张安一听,顿时激动起来,这还了得……取直运河,我怕不得名垂千古啊。
------------
第四百零四章 千难万阻心志坚
运河从江南到洛阳,中途转了个弯,取直之后往北延伸,才是直到幽燕,也就是后世我们熟悉的京杭大运河。
元朝之所以会取直运河,是因为他的大都,就在幽燕之地。
大宋的所有中心,都是开封府汴梁,汴梁是所有物资的集散地,江南的粮商甚至都要来汴梁买粮食,然后运回去卖。
这种病态的发展,让大宋各地的发展严重受挫,几乎是穷举国之力,养一个开封府。
这一现象是汴梁所有士大夫公卿们喜闻乐见,也是他们一手造成的,想要改变并不容易。
杨霖现在携收复幽燕之功,想要取直运河,如今都想不到有什么助力。
这一次,自己好像要和蔡京掰一掰手腕了,毕竟蔡京的新政更加偏向于举国之力养汴梁了,很多举措都更加注重汴梁而轻视地方。
比如说蔡京搞出的盐榷、茶榷制度,就让两淮无数豪商沦为乞丐,而财富尽归于汴京。
想到这里,杨霖没有丝毫退缩的想法,而是笑着跟张安说道:“总之你做好准备,这运河我必将它取直!”
张安神色一正,起身抱拳道:“若是少宰欲成此事,下官敢不竭忠尽智,为大宋取直运河。”
杨霖稍感诧异,这个张安怎么感觉还心怀感激呢,张安看出他的不解,笑道:“好教少宰得知,下官乃是河北东路清州人。”
杨霖恍然大悟,看着张安,两个人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这大宋的文官集团缺德冒泡,为了挡住契丹南下,保住汴京的富贵。便牺牲了整个河北东路,以前好好的官道他给你植树造林,挖的到处都是河渠,一片泥泞,还故意把黄河引过去,致使良田荒废,道路闭塞额,弄得河北一带是民不聊生。
这张安就是河北人,也难怪会对杨霖肃然起敬,这个时候的人乡土观念还是很重的。
张安站起身来,便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