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大殿中,宗亲与内侍垂首而立;大殿台基之上,金吾卫与大汉将军分列两侧,沿着丹陛执杖齐立;台基之下,文武百官依照品级队秩绵延数里,一直通向奉天门。

宫墙周遭是手执乐器的和声官与屏气凝神的鼓手和角手。

今日天未亮,宫人便以清水洒地,彻底铺出了通往东宫的石道。

旭日东升,日晷针影缓缓滑向册封吉时,宫道上的水泽早已消失。

彼时的东宫中庭秩序井然,僚属与护卫早已整装待发。

唐笙立于队首,身着赤色罗织衣裳,头戴正二品六梁冠,动作间佩玉叮当,异常威严。

她皇帝亲点的接引仪官,代表着秦?Q观的意志,彰明秦?Q观对于嗣君的重视。

静待了许久,印明窗上的身影由宫娥侍奉着,戴上了旒冕。

秦长华面色庄重,缓步出殿。

尚宫高声唱喝:“皇太女起驾――”

分列两侧仪仗随之而动,跟着步辇汇成同一队秩。

嗣君仪驾行进了许久,最终停在奉天门前。

秦长华下辇,由唐笙陪伴着穿过奉天门。

明亮的鞭声过后,角声四起,鼙鼓喧天,嗣君礼乐大作。

年幼的秦长华由引礼官接至丹陛拜位,乐声终止。

唐笙停于丹陛下,高于群臣,低于皇帝与嗣君。

赞礼高喝叩拜。

“拜――”

台基下,皇室宗亲与文武百官齐齐叩首。

“再拜――”

诸臣再次叩首。

“兴――”

诸臣抬身。

“平身――”

最后一声令下,众臣才得以起身。

乐声再起,秦长华拾级而上,进入大殿。

“跪――”

赞礼引她朝丹墀上的秦?Q观行大礼,宣读立储诏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神器万钧,选贤与能,咨遍宗亲,翁主长华,质睿冲远,英姿特立,德孝俱全,可堪重任,济世安民。今册为皇太女,以承鼎业,百世永固,以贞万国。钦哉!”

诏旨宣毕,赞礼再唱俯伏,再行叩拜。

秦长华跪受金册与宝印。

“仁君当神器之重,守社稷,保万民,是为天子。恪守王道,善待子民,遵圣人之诫,万不可骄奢淫逸,远忠贤而近邪佞。”

秦?Q观以为君之道训诫,秦长华一一应下。

她微颔首,秦长华对上她的视线,重重叩首。

皇太女依制起身,由百官奉迎,由东下阶,伴着音声出殿。

同一时刻,端午门前,宣政殿上,外禁宫处,礼部各官员分别宣诏,通晓百姓。

民间与宫中皆燃鞭奏乐庆贺。

礼毕仪成。

大殿内,丹墀上的秦?Q观与殿门边的唐笙遥遥相望。

方汀小声提醒:“陛下,依制,您该在太女奉宝册入宫前先回宣室殿,不然就是礼制颠倒了。”

旒冕微动,碰撞出细碎的声响。秦?Q观靠上御椅,紧绷的肩头终于放松。

“朕都未曾过继长华为子嗣,又何必在乎这点仪制呢。”秦?Q观说。

方汀语塞。

罗衣太长,唐笙提摆,从侧翼上阶。

“陛下,回罢。”她说。

秦?Q观将手臂交给她,借着唐笙的力起身。

“多气派,多威严呐。”秦?Q观浅声道。

“您从前没有册封大典么?”唐笙问。

秦?Q观敛眸:“时局动荡,先帝病笃,朕只得了一纸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