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着胳膊的牧池与扶着她的鹤鸣讨论得激烈,坐着的几位主官却十分安静。
议论声渐止时,方清露首先开口:“攻守该易形了。这态势不光是我们能瞧见,连那些地主老财也能瞧见。本月年前迁出的富户回来了不少,本官派人在各处设卡,叫他们重新造册了。”
唐笙当初在辽东推行新政,收回土地就是借着这帮地主老财离家,土地荒废不利于农耕,在一定时限内收拢了干净。这群人中有离开的稍晚的,此时便是卡这这个期限节点回来的,方清露自然不愿将已分给百姓的土地收回,便想了法子拖延时间。
不过此时,这些都是小事,眼下辽东最重要的便是找出瓦格主力决一死战。
她看向辽东参赞沈长卿,想要听一听她的看法。
“我倒是觉得,瓦格有预谋。”沈长卿阖上香篆,徐徐道,“同时进攻每一处关隘,是他们的试探之计,目的是探查出我军薄弱之处。”
她的话音落下,诸将心中也有了几个地名。
“我们不妨将计就计,故意露出破绽。”沈长卿道,“瓦格已是强弩之末,必然会集中主力进攻,那时便是决战之日了。”
方清露赞同她的话,补充说起了各处可能决战处的利弊。
“决战处在东北向的边境重镇于我们来说最为便利。”方清露取来长棍,众人在她的指引下看向舆图,“我军熟悉地形,又有民心所向。”
“庆熙十三年的疆域,是陛下依托天险划定的,于地势上说,易守难攻。我们必不能出境作战。”
“依托地势,将瓦格引入境内决战是上策。”沈长卿先是附和,随后话锋一转,“瓦格人并非随我们摆控的傀儡,依照方总督的设想,于广平镇决战是最佳的。但,据我推测,瓦格比不会中计。”
府衙内陷入了寂静。
不知过了多久,檐下传来阖伞声。门“吱呀”一声开了,护卫退至两侧,一抹石青色的高挑身影靠近了。
“若要操纵敌军,就要顺从敌军的忧虑。”
姗姗来迟的执一道人微微颔首,算是同诸位大人见过了礼。
众人皆回以笑意,唯独沈长卿蹙起了眉头。
执一从济善堂归来,淋了一路霜雪,经过她时带起阵阵寒意,就连烧的暖和的炭火热浪都被冲淡了。
方清露请她入座,执一本想坐于沈长卿对过,衣袖却被人扯了下,带着她靠拢沈长卿的身侧。
力道这般温和,必不是来自习武之人。满座将领里,唯一不同武艺的只有沈长卿一人了。
执一在心中叹了口气,终是在她手边落座了。
“诸位,本官想请你们想一想。”方清露接上了执一的话,“若我们是瓦格人,我们想在何处决战。”
诸将领畅所欲言,鹤鸣却忽然想到了什么,行至方清露身侧,同她耳语。
方清露听罢微微一笑,看向了沈长卿。
沈长卿会意:“瓦格人需要全线进攻试探我们的薄弱处了,可想而知,他们的细作,与从前藏匿于军中的叛贼已经被拔干净了。”
主官们敢于着急诸将领在府衙详谈,是因为早前就预料到了这点。
每场战争背后,都藏匿着数不清的骑墙观望派。他们靠投机起家,哪方有压倒性取胜的态势便支持哪一方。不少消息是通过他们递给瓦格人的。
如今攻守即将易形,这些中间派往大齐这边递的消息也渐渐多了。
这便是主官们大胆议事的底气。
在确定没有泄露军情的风险后,鹤鸣提出了自己的猜想。
她觉得瓦格人更想在西北方向决战,因为此处临近泰华山尾齐军防守薄弱,且此处又靠近丹帐领地。即便失败,他们也还有回旋的余地。
“那便是虎鸣丘一带。”方清露言简意赅,“若是在此处设好天罗地网,或许还能剿灭瓦格丹帐联军,挫败丹帐人的锐气。”
“另外,还有第三条路。”沈长卿起身,在舆图上画出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