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探子的汇报,李寻欢在明里暗里散播陈镇是靠着弑父杀亲上位的,得位不正,且没有仁慈之心。
想要靠着舆论逼迫陈镇,一旦陈镇在百姓心中的形象成为比老皇帝更加糟糕的存在,他想要将权力收回到自已手中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的。
可惜,陈镇拥有的势力远比他想的要多的多得多。不提先锋军的人手,陈镇在北城的这些年也不是一事无成。
先是将自已的弟弟妹妹们拉出来遛一遛,告诉百姓他不是那么嗜血,又派人在民间以话本,戏剧的形式讲述自已悲惨的经历,博取普通人的同情。
百姓们哪里见过这种被家里人迫害成这样的皇帝啊,一时间有人不屑,也有人觉得皇帝自然经历了那么多苦难,自然会多体贴一些生活艰难的普通人。
制造舆论风波没有成功,李寻欢也不是那么容易放弃的人。他又开始借着手里的人脉搞事情。
对此,陈镇不仅没有阻止,还推波助澜了一把。
但是,能坐上高位的大臣自然心中有一杆秤,他们对于自已的位置清楚的很,新官上任三把火,更何况是换了个皇帝。
顶头上司也不是无能之人,见识到能从边境杀回来从太子成为皇帝的陈镇之后,敢正面支持李寻欢的人少了很多。
这不代表他们全心全意的支持陈镇。相反,他们也需要通过手段确定陈镇的底线和掌控范围,以方便日后更好的获取利益。
军队不敢碰,那就先从粮食价格上动手脚。觉得皇帝不会去关注这些细节,那些掌控了大量粮食店铺的人家开始暗搓搓的涨价,今天涨一点,过几天接着涨一点。
只要陈镇表现出有想要关心的趋势,梁价立刻跌回去。装出一副无事发生的模样,企图蒙混过关。
只可惜,陈镇早就知道了他们的计划,现在只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想要看看究竟有哪些人会参与其中。
只是可怜了附近的百姓,他们的心随着梁价的起伏而起伏。受不了这种刺激的人家只好选择在粮价相对较低的时候大批量的购买食物囤积起来,防止以后连饭都吃不上。
心里对陈镇也有了埋怨,不明白明明换了个皇帝为什么日子反而过得更苦了。本来就岌岌可危的民心这下子就是彻底挂在了悬崖边上。
好在,陈镇很懂的分寸。看着梁价已经到达了一个离谱的价格,二话不说就将带头的几户人家全抄了。
白花花的银子流水似得从那些人的库房流入国库。虽然心疼,但是陈镇还是选择弥补这些日子受苦的百姓。
因为不知道具体都有什么人以高价买了粮食,陈镇的决定是让参加了此次活动但参与的不多的那些人来代替他付出这部分代价。
那些收到命令的人即使恨得咬牙切齿也只能照着做。
就这样,京都内出现了这些年罕见的人潮流动。随处可见的施粥棚,以及面露喜色的百姓。每一个粥棚边都至少有两个人存在。一者记录,一者看守,且二者相互监督。
通过这种巧妙的操作,陈镇的名声翻转的很快。
又干了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的李寻欢在府邸中狠狠地发了一通脾气。将所有伺候的人都赶了出去,看着凌乱破败的房间,李寻欢捂住脸低低的笑出声。
门外战战兢兢的奴仆们听到这渗人的笑声抖得更加厉害了,但他们一点声音都不敢发出来。
良久,李寻欢才放下双手,眼中划过一丝阴狠和决绝。
京都这里风雨飘摇,北城也并不安宁。
陈将军收到陈镇的批复不久,郑义舟就通过自已的消息渠道知道了。只不过,或许是钱花的不够多,这消息并不准确。
陈将军收到的消息只是将人抓住并看管好就行。郑义舟听到的则是皇帝下旨要陈将军派人把他处死。
性命之忧,郑义舟不敢有片刻停留。匆匆安排好物资搬运和人手撤离,郑义舟就带着贴身的金银细软和最信任的仆人一起跑了。
他们的速度很快,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