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道:“因为杨儿漂亮,所以曙儿也好看。”

萧杨笑了笑道:“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见过父亲年轻时候最俊美的样子。”

佘太君道:“杨家的儿郎最俊美最叛逆的就是四郎,最有老令公风范的是六郎,最有有号召力的是大郎,武功最好的当属七郎,最像你们爷爷的是五郎,战功显著的是大郎,随我出征最多的是二郎,最聪明的是三郎,不过我们杨家最厉害的还是女将,唉!”

萧杨道:“奶奶,以前在大辽的时候听皇祖母说过,大宋的江山全靠杨家将,男人战死后女人接过长枪守卫边疆,所以从小皇祖母就让杨儿习武,还请了五叔来教杨儿杨家枪。”

佘太君道:“如果当时萧太后知道你使的是杨家枪的话你五叔估计都离不开大辽了。”

萧杨道:“所以五叔还教了杨儿剑术,好像一切冥冥中自有安排,即使你再怎么反抗最终都是同样的结局。其实皇祖母当初也不是恨杨家人,只是恨当时的陛下在先帝驾崩时想趁火打劫。”

赵祯道:“当时处于对立面,而大辽在你外祖父在世时多次攻打大宋,强占了大宋的燕云十六州,在当时的情况下,父皇还是太轻敌了。”

萧杨道:“皇祖母是大辽的主心骨,没有萧太后就没有大辽的今天,我很佩服皇祖母的。”

萧元箩道:“母后要求所有公主和皇子必须习武,母亲小时候不喜欢习武被你皇祖母罚跪,后来还是父皇哄着我才愿意学的,你外祖父就觉得女孩子应该有女孩子的样子,所以从小也不喜欢我。”

萧杨哈哈大笑起来道:“母亲当年也被嫌弃啊?”

萧元箩笑道:“母后嫌弃,外祖父也嫌弃,不过父皇疼我,让韩德让教我武功,后来还教我带兵作战。”

萧杨道:“我就说嘛!我习武是我自己提出来要学的,当时太子哥哥不愿意习武还被皇祖母责罚,皇祖母说他不习武以后就不能保护妹妹了,太子哥哥才同意习武的。”

萧元箩叹了口气道:“如果当初父亲母亲留在你身边,你现在会过得比现在幸福多了。”

萧杨笑道:“路是我自己选的,我不怪任何人,我只怪自己没有能力保护所有在乎的人。”

杨四郎道:“杨儿是父亲的骄傲,父亲当年有你一半的勇敢的话,你就不会留在大辽了。”

萧杨道:“皇祖母待杨儿很好的,在没有来大宋以前皇祖母是最疼我,最宠我的人,只要我想做的事,皇祖母无条件支持,我十三岁开府,便和六王一起管理军中事务,一年后皇祖母把大辽的兵权全部交给了我,这是皇祖母最纵容我的时候,我带着将士们耕田种菜,众臣们纷纷上疏弹劾,皇祖母把奏疏甩他们脸上问他们,百姓吃不饱穿不暖,拿什么养军队,军队不学会自己养活自己,等谁来养?想想当初在大辽确实挺胡闹的,但是也是最开心的时候。”

佘太君笑道:“后来呢?”

萧杨笑道:“后来就一直持续着,到现在也一直遵循着,军队养活了自己,百姓赋税减轻也就安居乐业了,特别是萧杨郡从最初的几十户人家,现在有几千户人家了,上京都没有萧杨郡人多,而且百姓夜不闭户也不会有人偷抢,在萧杨郡偷盗要被我剁手的。”

佘太君道:“杨儿的郡县治理得竟是如此好,难怪四郎说杨儿是杨家的骄傲。”

曙儿梦呓道:“母后,不要丢下曙儿,母后,曙儿会乖乖听话,求母后别不要曙儿。”

萧杨抱紧曙儿拍着他的背道:“母后不会丢下曙儿的,曙儿别怕。”

赵祯道:“时辰不早了,我们回宫吧!”

萧杨点点头,跟杨家众人道别后随着赵祯走出了天波府。

登上马车后萧杨看了一眼杨八妹笑了笑后走进了马车。

赵祯看着萧杨道:“杨儿,你好久没说那么多话了。”

萧杨道:“赵祯,如果我说你放下争夺之心不再让百姓无辜遭罪,你愿意吗?”

赵祯看着萧杨道:“本来就是弱肉强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