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1 / 2)

文钦道:“仆昨日拦住了一队司马贼军的马队,杀了大部,让剩下的数骑逃跑了。”

敌骑这么快来到南顿,人数也不多、能干什么,恐怕是想来烧粮草的!这么看来,南顿城里可能真的有大量粮食,秦亮更加期待起来。

秦亮点头道:“甚好,文将军先立一功。”

这时另一员武将前来拜见,禀报说、正在劝降县令。

他们已经准备好了劝降的道具,除了郭太后的诏令,还有一只木盒子。武将打开木盒展示,里面顿时出现了一个头颅,还沾着石灰。头颅旁贴着一副布条,上书:助纣为虐之反贼。

秦亮问道:“这是谁?”

武将道:“慎县县令,聚众守城,王将军破城后杀之,以儆效尤。”

秦亮没说什么,让武将继续劝降。

沿途的县城并没有攻击扬州军,大多只是在履行职责守自己的地盘,不认郭太后的诏令也情有可原,这县令死得实在有点冤。不过头颅送到南顿城里,估计能起到点作用。

各地官员只是想观望而已,但手里没兵,榜样给他们看、不降马上就要死。观望也就没啥必要了。

都是豫州的官,总有在刺史府相聚结交的时候,南顿县令必定认识同僚的脑袋。

果不出其然,城上的人看到了东西,又见城外人马旗帜云集,将士们都披了甲、要准备攻城的迹象。没多多久,官吏们痛快地打开了城门!诸军顿时蜂拥而入。

秦亮骑马来到城门口时,看到几个官员站在门口。其中一个官员拜道:“仆乃南顿县县令陈琰,不知将军来传殿下诏令,有失远迎,还望将军恕罪。”

秦亮身边的部将开口道:“此乃新任豫州都督秦将军,便是没有殿下诏令、汝亦应开城迎接上官!”

但如果别人不认郭太后诏令,怎么会认郭太后封的官?

秦亮也不多说,立刻道:“县令深大义、知晓对错,暂且仍掌南顿县寺,我定为汝请功晋升。城内可有粮草?”

陈琰忙道:“秦将军,请随仆来。”

一众人便跟着县令来到了县寺中。

县寺里有个巨大的邸阁,比六安城的郡府邸阁还要大,修在高高的台基上。邸阁下面有一排券洞大屋,县令拿着钥匙打开了一间大屋。

大伙走进去,只见里面放满了一座座圆柱形的粮仓,外围是竹席、里面好像还有稻草等物。

秦亮立刻拔出了邓艾送的破剑,随便找了个仓,一剑捅了下去。顿时麦粒就从里面流了出来!

秦亮感觉脸有点烫,转头问道:“这里全是麦子?”

陈琰道:“回禀秦将军,还有稻谷和粟米。城北修了围墙,县寺外面还有粮仓。颍水上下屯田收的田税,每年都会运来许多粮食、存放在这里,仆稍候便拿文书案牍来,每一笔进出都有详细记录。”

“哈哈……”秦亮忽然仰头大笑。

诸将属官也跟着笑了起来,顿时邸阁下面充斥了欢笑声。

秦亮高兴地问道:“陈县令是颍川陈氏、还是广陵陈氏?”

陈琰的眼神很复杂,一点笑意也没有,脱口道:“仆祖籍广陵,后迁徙陈留。”

秦亮道:“我有个好友也是广陵陈氏,叫陈安,字季乐。汝认识吗?”

陈琰瞪眼道:“那不是仆之族弟吗?不过无甚来往,多年前见过一面。”

秦亮抚掌道:“多亏陈县令站到了我们这边,不然把汝杀了,如何向我好友交代?”

陈琰揩着额头道:“幸甚,幸甚。”

这大魏国,无论走到哪里,当官的不是亲戚就是好友。但该当是你死我活的时候,倒也不用手软。

秦亮一边往邸阁外面走,一边回头道:“陈安还在淮南,等他北上的时候,路过南顿县,叫他来见汝一面。”

陈琰惊魂未定地点头道:“好,好,多谢秦将军从中联络。”

秦亮出门后,便立刻转头对王康道:“写奏报。粮草妥,已稳住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