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1 / 2)

司马师轻声道:“文钦也在。”

司马懿不禁看了儿子一眼,原来以为儿子的眼线很广,但如今看来、似乎很多事都没察觉!

桓范与文钦是怎么与秦亮搞上的?这些事,简直想破头、都让人想不到。

起初司马师的判断是,秦亮对于司马家还不太可靠、但必定与曹爽府离心离德了。结果呢?桓范、文钦这些曹爽的党羽,从洛阳径直跑到了淮南,这么短的时间、几乎是毫不犹豫才能做到,他们没有事先勾结?

卫瓘道:“叛军来到襄城城下,出示了颍川郡守的印信,桓范也拿了大司农的印信上城。贼人在城下喊话说,屯田校尉不认大司农的印、也不认郡守的印,难道只认司马家私人吗?”

卫瓘喘了口气道:“仆见势不对,那屯田校尉要降,且襄城全是屯田兵、都归大司农管。仆便下了城,趁机从城西先走了。”

其实就是逃跑,但卫瓘没有直接投降叛军,还想着回来,已经算比较可靠的人。这种时候,司马懿便不怪罪,说道:“汝仍领原来的人马,到营中任职。”

卫瓘喜道:“仆拜谢太傅。”

司马懿回顾左右道:“叛军已经在拿襄城、郏县等地了,果然是走伊阙关。”

几个人陆续附和道:“太傅英明!”

伊阙关确实是叛军最好的选择,辎重走颍水入讨虏渠、然后进入汝水,再沿着汝水北上,水路并进,道路也很好走。到了梁县之后,往北走不了多远就到了伊水,横渡伊水占领新城县等地,便可进逼伊阙关。

伊水上游不好守,尤其是在枯水季节。所以在洛阳南部对敌,一般是去汝水上的广成关;来不及去广成关,最好的选择是在伊阙关。汉末那些人为了抵挡黄巾军,在洛阳附近设八关,不是没有道理。

但南部地形并不算险要,与嵩山的轘辕关、东门户的皋关(虎牢关)不可相提并论,终究还是要在战阵上一决胜负!有寎的秦贼顾头不顾尾、就是奔着拼命来的,不跟他拼都不行。

司马懿把目光从图纸上挪开,抬起头时,顿时看见了窗外|阴云密布的天空。

soushu555.com

------------

第二百三十五章 东搞西搞

数万勤王军已经过了梁县,暂且在附近扎营。这边有很多村庄,众将同样的做法,发粮之后直接征用村庄数日,在周围构筑简单工事,帐篷也省了不少。

除了庄园和城池,这些村子里没有值钱的东西,早被朝廷官府榨干了。

因为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勤王军中军遂对当地豪族、官员、军民实行安抚策略。

秦亮虽然对大多士族都没有好感,但他很清楚自己在干什么,他不是在搞起义或韚命,说到底、这场战场本质就是统治阶级的内讧。

所以暂时不能动士族豪族的利益、减少敌人才能提高成功率,这样大伙就不会有敌意,最多就是观望。谁来了,他们多半还会帮忙组织民众,甚至在必要时刻筹粮。

这也是勤王军一路没有遇到多少抵抗的原因。只要不是洛阳军驻守的地方,当地官员豪族几乎是望风而降。道理很简单,秦亮等人打的是王凌的旗帜,脑门上仿佛写着两个大字:士族!加上皇太后殿下的旗帜,又写着几个大字:魏国皇室。

那大伙还抵抗个啥,谁主政不是当官?

之前的道路都很好走,讨虏渠沟通的是颍水和汝水,粮草箭矢物质等辎重、直接走船运。水陆并进,从颍水走讨虏渠、进入了汝水。然后沿着汝水北上,过了梁县。

接下来到伊水、没法直接行船了,不过道路一片平坦宽阔,走陆运不困难,路程也不远。

傍晚时分,天上的云层有点多,不见夕照的景色。只希望不要下雨。

王飞枭、王金虎、令狐愚布置好军务之后,来到了秦亮住的村子。

桓范也来了,现在桓范不再是光杆,他是大司农、把襄城的属下招降之后,得到了数千屯田兵。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