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1 / 2)

曹爽点头道:“善。”

秦亮道:“仆以为,三军对敌,应从长计议,明确目标、周密部署,不可只看一时之得失。”

大将军并未外出带兵打仗,秦亮却说兵法,当然是暗指别事。毕竟司马家与曹爽同朝为官、明面上还没撕破脸,要是秦亮直呼司马家如何如何,有点不太恰当。

而秦亮是曹爽府正儿八经的掾属,为曹爽出谋划策也是理所当然的事。这样稍微帮曹爽出点计谋、提醒得失,并没有什么问题。

曹爽的声音道:“我听说,亮尤爱读兵书,果不出其然矣。”

秦亮默然,心道:感觉曹爽压根没听明白。

秦亮只希望他过后再想想,能明白这种话题必须是某种暗示才合理。今日在前厅这种地方、在场又有好几个人,秦亮确实不好把话说得太明白。

明皇帝驾崩后,洛阳发生了政|变,秦朗就是政|变失败者之一。当今朝政,实际是曹爽和司马家二者分享。一山不容二虎,曹爽起手就表现出了对司马家的强烈敌意、双方定要分出个胜负死活。

这样没有什么问题,曹爽如果愿意退让和放权,今年初就不会发动政|变了。

秦亮认为大将军府最主要的问题、便是具体策略上缺少“系统性”。说从长计议也是同一个意思,不如系统这个词准确罢了。

譬如,秦亮就曾听陈安悄悄说,曹爽府派遣过刺客、直接去杀司马懿,当然没有成功。事情都干到这个地步了,后来曹爽却又换了方式,开始拉拢一些不在中枢的边缘人物。不知道曹爽和他的心腹们,究竟要采用哪种策略进行斗|争。

缺乏周密的、明确的、系统性的设计,他就是赢了一百次,只要在关键的时候输一次就得玩完。

而且秦亮相信陈安的密言有一定真实性,因为有别的迹象佐证其说法。

司马懿的人孙资、刘放在朝堂上,便曾强烈反对给司马懿加封“大司马”的官职,并且直言不讳地说大司马这个官不吉利,容易被人刺杀。

在没有证据指责曹爽派刺客的情况下,孙资刘放的话已经非常刺耳了。却不知道曹爽怎么想的。

------------

卷一 第二十六章 天高任鸟飞

厅内安静了下来,冬日寒意从敞开的大门侵袭而入。还能听到时起时落的风声,仿佛是某种隐喻之音。

曹爽忽然再度开口道:“仲明与别的士人不同,卿愿受我征辟而来,我亦愿卿为国家所用。不管卿是否在大将军府中任职。”

秦亮没有马上回应,琢磨了片刻,才谨慎地说道:“仆感大将军知遇之恩。”

曹爽点头道:“卿回官署去罢。”

秦亮从席位上站了起来,就在原地揖拜,弯腰停留了一会儿,才说道:“仆请告退。”他说罢转身向大门走去,刚走两步,却忽然又听到了曹爽的声音“对了”。

秦亮再度转身向上位看去,曹爽道:“仲明回去准备一番,可以随孙德达(孙礼)前往扬州。卿亦可待年后出发。”

“喏。”秦亮怔了一下才应道。

刚才在厅堂里的最后几句话、让秦亮有点意外,本来别的事说得好好的,曹爽竟忽然说可以去扬州了?秦亮沿着石阶走下台基,这才慢慢回过味来。

为何曹爽会无名无故地、说那一番有提醒意味的话?

秦亮估计孙礼和曹爽之间有点不和,虽未彻底翻脸,但曹爽似乎不太高兴。所以曹爽可能是在提醒和敲打秦亮:你和别的士人不一样,跟孙礼也没法比,你对自己的出身和身份、心里要有比数,背叛我没有人会接纳。

秦亮不用曹爽提醒,但也不得不承认,这是残酷的实事。当初确实只有依靠曹爽才能做官,说知遇之恩也不为过,秦亮这样的人不太容易指靠士族。

没过一会儿,今天曹爽忽然主动问策的原因、秦亮也有所猜想。

估计曹爽有点纳闷,平时没怎么注意秦亮这个人、为何孙礼会专门向他要人,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