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1 / 2)

王令君的声音轻声道:“陈玄伯(陈泰)与兰石(傅嘏)的关系很亲密,邓士载曾受夫君的恩惠、人们都知道。姑公不幸亡故之后,夫君若还要去雍凉屯田,雍凉的官员应该都很拥戴夫君。”

秦亮看了一眼王令君,想了想“嗯”地回应了一声。

所以对于郭淮的死,秦亮只是感到意外与吃惊而已。他甚至暗自寻思,这事真的不一定是坏事。

不过郭淮之死、白白便宜了姜维,着实让人不快。恰好秦亮对郭淮没好感,同样也对姜维无甚好印象,甚至还有憎恶之感。

姜维在后世名盛,此时的名声还算不上很大;但大魏都督雍凉的郭淮一死,姜维的名望声威、必定要闻名天下了!

无论如何,秦亮与令君玄姬商量之后、还是打算要表示一下哀悼。

郭淮的丧事、应该会在长安置办,秦亮等人因为亲戚关系稍远,无甚必要赶路去奔丧;因此秦亮夫妇打算先去王家一趟,在王家人面前致哀,随后送信去长安、对郭淮的家人表达问候。

这种事就像灵堂上那些哭丧的人一样,不见得每个人都是在真心落泪,但是演也要演出来。礼仪就是如此,什么身份应该表现什么感情、都是有规定的。

不管秦亮与郭淮有什么恩怨,总归是亲戚关系,遇到郭家的白事,礼节应该要做到。

次日一早,秦亮便与令君玄姬一道、带着随从出门了,径直去宜寿里王家宅邸。

秦亮发现,今天王令君已换了外套,穿着一身青灰色的厚实麻布深衣。腊月初她才穿上裘衣,今天又专门换回了布衣,应该有所考虑。

兴许遇到哀事,穿麻布料子更加素净?但好像没必要,大家都没换丧服,黑色白色的裘衣没多大区别。玄姬便穿着狐裘衣上了马车。

到了王家,秦亮才明白王令君换衣裳的原因。她与长辈们见礼之后,很快就去了厨房那边帮忙。

狐裘衣如同后世穿貂一样,非常不适合做家务事,而一身麻布衣裳就方便多了。

令君等人离开前厅后,秦亮还在与丈人王广说话。同样是王家人,王广与女子们的表现完全不一样。丈人是真心哀痛、不像是装的,其言语神情看起来,长吁短叹,简直如丧考妣!

秦亮不禁想起了之前薛夫人亡故的时候,丈人死了结发妻,似乎也没有今天这么痛心。

不过有时候人们的感受,并非仅从感情出发。郭淮只是王广的姑父,感情真的有那么深吗?

------------

第四百二十五章 不应是计

勤王之役之后,秦亮已然知道了内情,当时夏侯玄、夏侯霸都想起兵,攻打洛阳司马懿的腹背。大概是秦亮胡猜司马师毒杀发妻之事、真的起到了作用,挑起了夏侯玄的猜忌。

但郭淮只想观望,才导致夏侯玄等人未能及时起兵。

因此郭淮究竟有多看重与王家的姻亲关系?郭淮首先是并州士族,考虑的是自己家族的存亡,别的人都没那么重要。关键时刻,郭淮才表现得靠不住。

然而那都只是以前的事了。

司马懿败亡后,并州河东士族的领袖便是王凌。并州士族没有别的选择,加上郭淮的发妻是王凌妹妹,所以郭淮又似乎变得可靠了!

世事往往都在变化之中。对于司马懿那样一个死人、一个已经崩溃的集团,人们的忠诚还能存在吗?尤其是士族的忠诚,别人本来就有自身的实力。

所以郭淮对于王家确实很重要。郭淮不是并州河东士族里、唯一都督两个州的封疆大吏,还有一个王昶都督荆豫两州;但郭淮应该是最能打、最有实力的人。

秦亮想明白了这一点,便对丈人公渊的心情、暗自表示了理解。

王广跪坐在筵席上,再次仰头叹息。秦亮见状说道:“逝者已矣,外舅节哀。”

见王广只是点头回应,没什么闲谈的兴致,秦亮便又道:“仆去看看令君,一会再回来。”

王广道:“汝外祖今天也要回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