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1 / 2)

但秦亮没有慌,也没有急着吭声。

因为这种情况,秦亮事先已经想到了!在秦亮的推测中,原本认为最大的可能是、曹芳不敢当堂乱说。曹芳这个皇帝的性子还是有迹可循的,很多事他都敢干,但真正要直面危急关头的时候,他的胆魄却有点不足;譬如上次阴谋莿杀的严重事件,曹芳就没敢当场出声、直接定性秦亮为奸臣,他是临场干脆一声不吭,只让宦官冲在前面!

这次曹芳竟然出声了,难道是年龄又长了一两岁的缘故?

不过就算曹芳这时候开口,事情也没有那么严重,如果仅靠皇帝名分、一句话就能把权臣拿下,曹芳根本不至于是现在这个处境!

只是事情会变得更麻烦一点,秦亮若要顾忌形象,这次最好不要急,再等重新安排就任。反正只要上面空缺大将军,卫将军兼中护军,也是位列第一的实权大臣。而接下来则会有很多人为秦亮说话,摆事实讲道理、谈军功。

秦亮几乎屏住了呼吸,等待着下文。

可是等了一小会,曹芳却还是没声!

这时王广径直开口了,数日前、他刚到得到许诺,似乎对于还能位居车骑将军的分配十分满意。

王广第一个说道:“秦将军内平叛乱,外克强敌,当此之时,朝廷正须有大才能的辅政大臣,方能让国家不乱、百姓安居,秦将军应以大局为重,切勿推辞阿!”

虽然大将军没有世袭的规矩,但人家王广是大将军王凌的嫡长子,确实是有机会的。他都这么支持秦亮了,大多有点骑墙态度的官员、立刻便附和起来,朝堂上的气氛变得热烈,好像要强迫秦亮坐到那个位置!

陈安、令狐愚、傅嘏、杜预等支持秦亮的官员,还没有机会当众说话,司空蒋济倒先开口道:“秦将军有数次大功、名震天下,且为人谦逊仁厚,对同僚一向宽容。将军既有才能、又忠心社稷,若不出来接任大将军之职,还有谁更合适?”

蒋济在洛阳官场有个说法,被称为老实人。他既然说秦亮“忠心社稷”,那秦亮应该真的是忠臣。

当然秦亮其实并不能确定、蒋济是不是真的老实,反正之前蒋济便曾因为相信司马懿、把曹爽坑惨了;接着再次相信司马懿,又把王凌坑了,他夸赞王凌家势名望不俗、儿子们还给力,乃“当今无双”。

不过蒋济毕竟是三公之一,三公可不是随便能当上的,那是朝廷对重臣的极大认可与殊荣!就算平时不掌实权,威望也是很高的。蒋济这么一说,众官的呼声更高。

就在这时,中书监陈安提高声音说道:“数十年来,蜀国伪帝君臣,把臣等称为贼!公然声称欲攻灭我国、还于旧都,若真要实现,臣等下场如何?其常年威胁我国边境,以至于历代明主寝食难安。而今卫将军迫使蜀军退于剑阁,蜀国终于不再为患矣。将军之功,足以升任大将军,将军之才,可保国泰民安!”

东堂里顿时一阵赞同,而其中一些人果然沉默不言。

秦亮见此情形,刚才的紧张渐渐放松了下来,并暗自舒了一口气。

------------

第五百零二章 大将军

前有数位大臣表明态度,接着领军将军、骁骑将军,以及中书省的王明山、尚书省的诸葛诞等人先后开口了,纷纷劝说秦亮。堂上的场面看起来,好像秦亮很勉强似的。

不过尚书右仆射夏侯玄,一直没有吭声。当然还有一些人的沉默不见得是不满,可能只是不想掺和,比如光禄勋郑冲。

秦亮早先就对夏侯玄有些不满,此人也多次在危险的边缘来回横跳,但又没到让人必须痛下杀手的程度!

像之前李丰许允要推举夏侯玄为大将军时,夏侯玄却事先不知情;这次王凌薨,曹芳也召见过夏侯玄,他劝阻曹芳的理由是无法成功,但终究未与曹芳一起搞事。毕竟夏侯玄的名声挺大,结交甚广,若无充分的理由、杀他的副作用多半不小。

秦亮从余光里观察了一下夏侯玄等人,他们只是没有多嘴,亦未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