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秦亮竟已攻下了汉中三郡,诸葛恪等人也是无不震惊。诸葛恪没与秦亮交过手,相距最近的一次、大概是芍陂之役时,但那次诸葛恪不在芍陂水域的主战场,去了六安。
丁奉却说,秦亮的名气愈大,待他击败秦亮、在天下的名声也会更大!
????????????????接着是孙峻的使者,告知了建业君臣议事的情况。孙峻带话来,他是支持大将军(诸葛恪)攻打合肥的,并把诸葛恪“唇亡齿寒”的言论、说于御前,得到了陛下的赞赏。
】
使者退下后,丁奉又在诸葛恪身边、悄悄提醒了一句:“大将军要当心孙峻,我看此人不值得信任。”
丁奉是个半文盲,识得一些字、不会断句,但他却总是自称有谋略。自己标榜了许久,大伙也相信了,竟发现他真的很有心思,而不只是个猛将。
但诸葛恪也不是蠢人,无须丁奉提醒、当然知道孙峻没那么简单。
诸葛恪支持太子,而孙峻是鲁王那边的人、主张就有根本矛盾。孙峻却对诸葛恪表现得很亲近,朝中有什么事,孙峻总会急忙与诸葛恪通气,并且多半会从中支持帮助。
孙峻多半是看重了诸葛恪的兵权和实力,慾行拉拢、扩张党羽。可这又有什么不好呢?诸葛恪常常在外带兵,也需要朝中有人帮衬,结盟对彼此都有好处!
丁奉见诸葛恪似乎不以为意,又嘀咕道:“大将军对形势的见解,孙峻会不会据为己有?”
此言一出,诸葛恪顿时愣了一下。因为丁奉提起,诸葛恪才终于留意到、先前使者的描述确实有点问题。丁奉这么一个五大三粗的糙汉、心思竟然挺细致,确实让诸葛恪有些意外。
不过诸葛恪没有计较,两人也不再谈论孙峻。随后他们同行走出城寨,一起观望着濡须水上的水位。
大军屯兵在此地已驻扎多日,仍未发起进攻,主要是因为没有收到建业朝廷的出兵诏令。而且在曹军所有防备的情况下,诸葛恪也没有急着上书请战,他在等待时机!
这时诸葛恪转过头,对丁奉说了一句:“我们攻合肥新城的军械齐备,然攻城的关键、却是阻援。”
丁奉的目光还在观察水面,他也缓缓点头道:“唯有水涨之时,我军方可攻敌纵深。”
------------
第五百一十一章 乐只君子
侍中孙峻的使者从东关返回建业,使者入府回禀时、孙峻居然让马茂在场。
马茂从一开始就不齿孙峻的为人,只是为了接触到吴国高层消息、才权宜与之结交。马茂起初是想立了功便返回魏国,所以在东吴的交游只是虚与委蛇,孙峻的人品如何与己何干?
但没想到逗留东吴的时间越来越长,一年之后又一年!
孙峻因此竟对马茂愈发看重,大概是觉得马茂给他出的主意、还挺好用!
譬如上次,大虎公主教梭孙峻,让他在觐见时说王夫人(太子生母)不贤、对陛下有怨恨。
马茂就劝阻了孙峻。让孙峻告诉大虎,他虽是宗室、亦是外臣;外臣贸然评论后宫,若是陛下问起从何得知后宫之事,孙峻不能欺君、岂不是要把公主供出去?后来大虎果然没再勉强孙峻。
这次孙峻与诸葛恪之间遣使密议,马茂也一起见了使者,但他全程旁听,未做置评。
大将军诸葛恪的???????????????主张,总体是等待时机。此时的时机不好,一是水位,二是扬州那边有所准备。诸葛恪想把军队陆续从东关回撤;在静待季节变化的同时,麻痹扬州的王飞枭。
所以马茂的判断,诸葛恪、丁奉等大将亦有进攻魏国的意愿!
谈论军机大事时,孙峻在堂上。随后他又带着马茂,到了一处夹道的角落。孙峻探头左右观察了一番,这才小声问马茂:“乐德以为,潘夫人母子要得宠了吗?”
平素看孙峻、只觉他是个严厉暴戾之人,但偶尔见他的小动作,马茂又感觉有一种小人长戚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