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老弱妇孺拖家带口,正在送背着大包小包的儿郎们上路。这样的景象让秦亮忽然想起了车站熟悉的喧闹,记忆里的场面也是同样大包小包。他以为只有工业时代才会有频繁的人口流动,没想到在古代也亲眼见到了这样的场景。
“这些是屯卫的士卒。”旁边孙礼的声音道。
秦亮转头道:“大魏朝廷好像有错役之法,将士驻守的地方、与家眷屯田的地方不在一地,只有轮休的时候才能回家团聚。”
孙礼道:“是的,中外军和屯卫都有错役制。”
秦亮不再多言,他知道这个事,之前在洛阳当官时就看到过一份法令,大意是只要在外地驻守的将士叛乱、逃亡,首先就要拿其家眷来做奴隶、甚至处死,父母妻儿都难逃厄运。曹操在世的时候,这制度就开始了实行,一直到现在。
不过淮南倒是没有错役制度。当初大魏朝廷在淮南尝试过,不料刚想实行,百姓就纷纷往东吴跑路,让魏国损失了大量人力。实在没办法,洛阳就暂且没管了。
他继续观望,只见一个老妇、正用手在一个汉子脸上不断地摩挲着,带着孩童的妇人则在旁边一直叮嘱什么。那汉子背起粗布包袱离开,走几步便回头一次。
此情此景,让秦亮的情绪也随之低沉。当马车驶离之后,他仍然忍不住几度转头,去看那些人们。
待秦亮放下帘子,发现孙礼正看着自己。一时间俩人相顾无言,似乎想说点什么,后来似乎又觉得无话可说,于是沉默相对。
唯有马车的轮毂发出的木头摩|擦的声音一直在响,十分枯燥。
当人在无能为力的时候,想得太多、或许不过只是徒增烦恼。秦亮抬起头看向前方,洛阳仿佛正在渐渐靠近。
------------
卷一 第五十六章 做梦也想不到
一行车马队伍、走的是嵩山山脉西侧走廊到洛阳,所以大伙儿靠近洛阳时,先过洛河到了城南。秦亮与孙礼辞别,走洛阳东南角的开阳门进城。
走这道开阳门、离家反而更近,秦亮的宅子本来就在洛阳城的东南区域,在一个叫乐津里的里坊。以前他走过洛阳东北门建春门,纯粹是因为曹爽府在那边。
入乐津里,马车很快直接驶进了家里的门楼大门。秦亮从车尾下来,便看见长兄秦胜从上房里走出来了,这院子虽然挺宽敞,但格局简单,一目了然。
就在这时,忽然一声妇人激动的呼唤:“二郎!”随后便见嫂嫂张氏也从房里跑了出来。
已经有两个儿子的嫂嫂此刻就像变成了个不稳重的小娘子,提着长裙几乎是蹦跳地奔了过来,她很快越过了长兄,直接跑向秦亮。
秦亮差点以为自己认错了人,这还是那个经常挖苦埋怨自己的嫂嫂吗?
张氏跑到秦亮跟前,两眼放光,脸颊因情绪激|动而变得红扑扑的,看她的样子,不说担心她会把秦亮吃了、起码怕她想抱住秦亮亲两口。
“二郎,你终于回来了,我们天天都在念着你。你是不是晒黑了,瘦了……”张氏简直有点语无伦次,靠近了她果然就直接上手,伸手就抓住了秦亮的膀子捏。
张氏的脸长得圆润,皮肤光滑、身材丰腴饱满,声线虽然有点粗,但还是个挺漂亮的女人。虽然她的亲近只是对待兄弟一样,但表现确实有点过火。
不能再由着她继续在膀子上摸来捏去、在自己眼前晃来跳去,秦亮慌忙后退了两步、稍微远离张氏,把脸微微侧到一边不看她,便抬起双手揖拜道:“大哥,嫂子。”
长兄走近前来,这才与他妻子一起回礼。长兄转头道:“镇定,二郎刚回来,走了那么远的路,车马劳顿,他都累了。还卿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关你啥事!”张氏马上就板着脸回敬,她可从来不让着长兄。当然,以前她对秦亮也是一样的态度,兄弟俩都说不过她。
张氏回过头,马上换了一副笑脸,把秦亮当心肝似的说道:“我们快进屋,嫂嫂给你煮茶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