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王飞枭已率军南下,趁势攻取濡须水西岸的襄安、临湖等城,收取诸葛恪屯田留下的人口。王飞枭是扬州都督,扬州军是东线首当其冲的前线主力,让他们补充人口物资、用于边防,并无不妥。
秦亮遂决定,带着羡溪的大军、架浮桥渡过羡溪,换地方向东北方向继续进军,乘胜攻打大江北岸的吴国城池。以图扫蕩劫掠历阳、乌江、阜陵、堂邑等地!
同时命令王飞枭,派人沿涂水道路、向前线大军运送补给。
不久,秦亮率大军抵达了老山。按理军队应该走老山北麓东进,但秦亮知道,江北一时间组织不起来、能与魏军野战的军队,便大摇大摆地从老山南麓进军。
此地的位置,正对着建业城!
吴国的都城,只隔着一条大江了。江面同样十分宽阔,烟波渺茫之间,人们只能远远地看着对岸的建业、或是石头城的城楼影子。
“攻灭东吴,一统河山……”魏军人群里,忽然传来了此起彼伏的呐喊声。将士们来到这个地方,便是士气大增!
自从蜀汉关羽战死、夷陵之战精锐尽丧,之后吴国其实才是对魏国最有威胁的势力!魏吴之间近些年来交战频繁,虽然吴军多次北伐、一向没多少战果,但魏军历次进攻吴国、也是损失惨重。只有吴国的国力人口,才是牵制魏国的主要力量。
而此刻魏军的兵峰、简直有一种兵临吴国都城城下的声势,将士们的情绪自是振奋。
但不知,吴国君臣是否来到江边观望,看到了大江西岸连绵的魏军人马阵仗、以及如云的旌旗?亦不知吴国人见到敌国人马、已在都城眼皮底下,作何感想!
------------
第五百六十五章 长线钓大鱼
先前秦亮带兵刚渡过羡溪,便派出了信使、回洛阳送奏书,并带去了家书。
上书大意是,臣等于东关、羡溪大破吴军,吴将诸葛恪以下十万大军,几全军覆没。并与扬、青、徐、豫中外军一道,尽扫江北东吴之地十余城!往昔我国一旦有事,东吴贼军便威胁殿下、陛下,如此情势,已然一去不复返。
这种捷报会大肆宣扬,内容有所夸张,但没有多大的毛病。
譬如十万大军这个人数,是吴军自己号称的,可怪不得秦亮夸大其词。诸葛恪全军崩溃,实际上陆续坐船跑路的人、仍然非常多,但秦亮用了一个“几”字,也算恰当。
在写奏书的时候,秦亮军还在羡溪附近,尚未东进至建业对岸。不过吴军方遭大败,不太可能再调兵与魏军角逐,所以提前写上“尽扫”也问题不大。
况且只要有那么一回事就行了,不必写得太过严谨!
十一月初,奏书便已送达洛阳。
最近朝廷内外、正叫一个议论纷纷,许多人还上了贺表歌功颂德。然而皇帝曹芳不仅没有庆贺,反是十分着急!
有时候事情就是这么矛盾,对国家有利的事,不见得符合朝廷的利益;即便对国家朝廷都有利,也不一定与个人的愿望一致。
曹芳很快就在西堂留下了夏侯玄、诸葛诞、郑冲等大臣议事。
但这次觐见,几个大臣说话都非常谨慎,气氛异常沉闷!皇帝不问、他们便不
说一句话。看这情况,若非不愿抗旨、估计某些人根本不想来觐见。
连夏侯玄也显得寡言少语。他们心事重重,不是被淮南魏军的威势吓到了,毕竟那是魏国自家的军队;至少夏侯玄是因为另外一件事!
上月皇帝曹芳曾去太学辩经,其间忽然问、诸葛孔明是不是忠臣。太学生答,蜀虽伪朝,但孔明尽心辅佐其主,当然是忠臣。
皇帝以为然,说孔明成为忠臣,最重要的一点,是在独掌大权之时、仍让刘禅亲政。
身边的冗从辐射李涛便说了一句,若是大将军秦仲明请陛下亲政,则可比诸葛孔明之忠,当为大魏忠臣!
但这个话题在最近几年,几乎已是不可触碰之事。尤其是曹芳大婚后,无论曹爽、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