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想了一会,接着说道,“唯有如此,才能避免曹魏占据益州之后,与一些本地奸佞勾结,无度欺压盘剥益州百姓。奸佞回头便可以去洛阳做官,为了得到了好处、只怕完全不顾益州百姓死活;但洛阳必会估量,益州人是否有反抗的斗志。”
费氏心道:难道太子身边的人,竟然是奸佞?不过长兄没明说,或许不是那个意思。
她咬着贝齿,点头道:“长兄说得对,我等益州人不能让人小看!”
长兄费承却脱口道:“费家是荆州人士,妹连此事都忘了?”
费氏这才回过神,父亲确实是从荆州来的。不过她出生就在成都,而且亲人埋在了益州,应该也算益州人。
长兄又道:“但乡老敬重爱戴阿父,投之以李,费家也该报之以桃。我忠心于汉室,如若大事不济、亦不忍见益州百姓受罪。”
父亲去世了,费氏自然认为长兄的主张有理。不过她的心里想得更复杂,不局限于国家大事,还有自己的气节。
秦仲明的那句话,像是一根刺埋在费氏的心里,似乎已经生根了。如果汉国真的被攻灭了,她不是正被说中了、非要侍奉二夫?
费氏想到这里,顿时心中莫名地十分生气!
同时她也很困惑,妇人是否像须眉丈夫一样、应该为汉室殉节?妇人并没有做官食禄,费家却受了汉室的恩惠。另外秦亮这么快就要继续进攻汉国,难道其中真的有费
氏的原因?
------------
第六百一十章 冷酷之言
此时另一路的吴国信使,业已到达了洛阳。信使姓潘,先是到大将军府求见从事中郎马茂,见到马茂之后、他便送上了朱公主孙鲁育的亲笔书信。
马茂随即去了阁楼西厅,又进里屋、拜见秦亮,将孙鲁育的布帛书信送上。
西厅里屋的布局有点稀奇,除了北侧有椒房、属于屋中之屋,正对着门口的地方,还有一张门板大小的大木案。
此乃秦亮亲自画图描述,叫木匠制作的桌案。桌案前后,又放着几把椅子,因是夏天、椅面上放的是编草垫。
平常人们跪坐在筵席上的方式、关乎礼仪,所以正式场合,最好还是铺筵设几。但秦亮现在经常坐着阅读表奏、文书,坐的时间太长,确实是椅子更舒服。
秦亮请马茂也在椅子上入座,两人隔着一张木案。秦亮先展开了写在帛上的书信。
魏吴两国一直保持着贸易往来,德衡纸可以售卖到吴国。明明魏国造的德衡纸更好,纸张的原料、主要是竹浆或芦苇,性能与后世的纸张已无太大差别,尤其比布帛竹简都便宜;但吴国公主写信,竟然还在使用布帛。可见一种东西推广普及,确实需要时间。
吴国朱公主写给潘皇后的信,内容大致只是关心潘淑的安危。不过朱公主的字,写得倒还不错。
秦亮看完信,随即提出了一个想法,是否有机会通过潘翥等吴国士族、在东吴官场重新收买奸细?
像西线的
陈泰就挺有办法。之前秦亮在汉中,有个叫戚宇的豪族士人上贺表、还想送不太漂亮的女儿,秦亮转头就忘了;后来陈泰竟然找到了戚宇,并成功说服此人打入了蜀汉内部。
两人谈论了一会,秦亮便收了书信,准备转交给潘淑。
及至下午,秦亮才去了内宅东侧的庭院。
他走进门楼,很快就看见、潘淑从对面房间里迎了出来。这座庭院挺小,隔着天井,潘淑随后便走到面前,彼此揖拜见礼。
秦亮拿出了书信,交给潘淑。潘淑展开看到字迹,眼睛里立刻露出了惊喜之色!果然潘淑的心并不在洛阳,念想着的、还是东吴的亲朋好友,哪怕有些人关系不一定好。
不过秦亮并不是很在意。他对潘淑有兴趣,除了因为潘淑的身份、以及十分美貌的长相,主要还是因为马茂说的那句话,说潘后有神性!
秦亮发现自己对一些玄虚之物,越来越有兴趣了。其实刚到魏朝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