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1 / 2)

众人这才分站两边,站好了队伍。董厥走到北面,展开了帛书,大伙纷纷跪伏在地、行稽首之礼。

尚书仆射读完诏令,姜维随后起身,走

到前面、开口断然道:「汉军与曹军历经大小战役无算,杀敌不知其数。诸位亦曾追随于我、几番北伐,两国打了那么多年。投降者之身家性命,将全在贼人一念之间!必定没有好下场!」

诸将沉默不语,堂上一时间鸦雀无声,仿佛掉根针都能听见。

姜维遂接着说道:「涪关近左,山水纵横,贼军远道而来、人困马乏,又有轻敌之心。而涪县本是北伐时的大本营,军械、战车一应俱全,我军主力重兵已聚集于此,有地形之利、以逸待劳,只要将士用命,胜算极大!」

大伙这才陆续开口,「军中士卒沮丧,诸位须得尽快鼓舞士气。」「国家存亡,就看此役了!」

又有人站出来抱拳道:「曹军粮道险远,只要无法获胜,或将自行退兵。我军何不坚守涪县城池关隘,使其知难而退?」

司马师毫不犹豫道:「秦亮不可能知难而退。」

姜维也道:「曹军突破剑阁关,是靠出其不意的偷袭,若是时间差错旬日、一旦我军援兵至,秦亮便无法成功!如今好不容易得逞,秦亮岂会轻易退兵?」.

他稍微停顿一下,继续说道:「涪关不是剑阁关,只是防守无甚作用。曹军只要在城池附近、选择地形构筑工事,我军反而会被限制。那时秦亮再分兵绕道去成都,如何应对?」

人们听罢,纷纷赞同姜维的判断。

涪县这边、虽然也是山地,但周围的地形已不险峻,如果守军只是坚守不出、敌军要绕行总有办法。

还有后面的绵竹关、凭借分栋岭北麓的山势,看似扼守住了金牛大道,却也不是什么险关;敌军放弃大路、便很容易绕过去。

不过涪县的汉军还能四处活动,曹军想用马队绕过去、则太过冒险!敌骑既无攻城器械,粮道亦无,成都那边没有种牧草,战马要吃粮、消耗数倍于步兵,对粮道的依赖远胜步军。汉军主力尚在,若能先击退敌军骑兵,反而能增加战胜的信心!

姜维道:「只要在此击败曹军,我军尾随追击,便可夺回剑阁关,乘胜收复汉中三郡、进逼陇右关中,也不是不可能!」

他说罢挥拳慷慨道:「背水一战,此役必胜!」诸将无不振奋,呼道:「必胜!」

------------

第六百四十五章 定音

这次姜维没有跑,还在涪县!

前锋陈泰部、隔日便抵达了涪县城东北,距离县城约三四十里处。两军的斥候游兵已经交手,但未见有大规模的军队离开涪县。

既然如此,此次伐蜀战争的最后一战、正应是在涪县附近爆发!

剑阁关之战,实际是双方前军的角逐,都来没得及调集大部主力;而涪县之役,聚集主力会战的条件已经成熟了,这场战役的规模更大!不过规模越大的战役,未见得持续时间就越长。因为越复杂的组织,越容易出意外,极有可能兵力没有消耗完,整个局面就难以控制了。

当然也是一锤定音的决战!

蜀军若战败,很难再重新组织大规模的抵抗;魏军亦如此,一旦这样的会战失败、赶紧想办法退兵才是正事!秦亮同样难以接受失败,眼看目标就在近前,如果再灰溜溜地回去,什么都踏马的没捞着、反而影响在魏国的威望,后续面临的麻烦更多。

秦亮率军继续走金牛道,向涪县方向挺进。这几天是晴空骄阳,小暑已经过了,天气很炎热,幸好金牛道两侧种了不少松柏遮阴。

饶是如此,秦亮也没让各部走得太快,从临近中午到下午、阳光最毒辣的时辰,他便让将士们找阴凉处就地休息。

战场上有一些不可控因素,譬如军中爆发疫疾、大量减员!益州是开发很早的地盘、尤其是成都平原附近,环境早已适合人类居住,但夏季的气候总是湿热一些,对于北方将士来说、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