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8章(1 / 3)

备,希望如此了!」

这时何骏抬头说道:「当今皇帝,若非接连冒险用兵,威望权势哪能上升那么快?」

现在何骏的言论、对仲明尊重了许多,几乎不敢再轻辱皇帝。但金乡听得出来,何骏的心态不一样,有时候他似乎仍然想看仲明倒霉!

秦朗转头皱眉道:「伯云还是不太了解陛下。但无论如何、现在只剩下东吴了,此役一旦成功,陛下之威名、天下便无人能及,秦家社稷亦将稳如泰山!」

金乡的语气也稍显严厉:「陛下待我们家不薄,汝舅现在已是宗室,汝哪能这样说话?」

何骏的神情变幻不定、愈发复杂,抬头看向金乡这边,他欲言又止,终于有点气恼地嘀咕道:「我又没说什么。」

金乡还想训他两句,但又不知道自己的密事、何骏究竟能不能确定,作为母亲在小辈面前、她竟稍微有点底气不足,终于没继续说什么。她从筵席上起身,便对长兄道:「我去安排一下膳食,长兄留在府上用午膳罢。」

在自家妹妹家里,秦朗也不怎么客气,随口回应道:「好,不必做太多菜肴。」

金乡暂时离开厅堂,走出门时莫名还有点心乱,不禁暗自叹出一口气来。

------------

第七百九十一章 相似的情景

数月之前,各地大将都已派人来过洛阳,议定好了方略。秦亮没有改变计划,于是从武初二年七月开始,各路军队便会陆续开始出动、前往既定位置。

此役晋朝动员总兵力,水陆步骑近二十六万,双方投入兵力、则会达到四五十万人之众!在这个时代,恐怕只有这里、大江流域,才会出现如此庞大规模的战役!

因为两国角逐的战场在大江沿线、横面战线达到两千里,所以各路人马并不会挤在一起。且有赖于大江南北的水网运输,否则晋吴两国、恐怕都难以支撑这么多人投入战场。

晋军将以七路进发,分为三大战区,重点战区便是东西两头。

东线扬徐战场,主要兵力是从扬州、青徐、淮北等地调集的中外军和屯兵,几路人马共约十万人,由王飞枭主持。西线三路,王濬、罗宪部水陆出巴东郡,循江突进;关中军偏师出商县武关的谷地,向南阳郡会合;主力自然是秦亮亲率的洛阳中军、以及荆州地区兵力。

另有中线傅嘏部过大别山西部,进逼武昌、夏口。

整个战线的重点在西线荆州!但别的方向、同样会牵制吴军大量兵力,否则牵制就会变成突破。全线重兵压境,都不是佯攻那么简单;吴国在任何方向、水陆两军其中之一的失败,都会使大江防线被撕开一个大口子!

三处战区发动,本来有个先后顺序。扬徐方向要最先出兵,以便给吴国都城、即建业形成足够的压力,迫使大江下游的吴军无法轻举妄动。

不过秦亮为了迷惑吴国人,准备了天子车驾仪仗、派往扬州。护卫皇帝仪仗的队伍将在七月中旬离开洛阳,秦亮也打算先带着仪仗出发;到了讨虏渠之后,仪仗队伍从颍水继续前往扬州,他则不用仪仗、率军径直南下荆州方向。

皇帝究竟在哪里,朝廷内部、军队将领当然知道,几乎没有什么保密性可言;但若吴国奸细只在外围打探,一时半会便很难搞不清楚情况。大张旗鼓的天子仪仗到了东关附近之时,前线的吴国斥候奸细、倒是很容易发现。反正兵不厌诈,虚虚实实、能忽悠一时是一时。

出征的时期将至,秦亮亦已做好了离京的准备。

在皇帝出行的期间,奏书将由平章政事堂处理、其中包括了三省的大臣。门下省有两个符玺郎官员,诸印玺本来就保管在门下省,诏书用印之后仍表示皇帝名义;不过区别是不再用传国玉玺大印,并以中书省二人用蓝笔签字。

中书省的王明山、陈安二人,只要有任何一人不同意处理方案,奏书便急送荆州让皇帝裁决。另外平日里的奏书概要简述、诏书内容,也要定期抄录送到皇帝行辕。

此时邪马台来的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