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3章(1 / 2)

钟会、贾充、马茂等人都跟了过来。贾充的声音道:“虎林离皖口很近,吕据可能猜到我们要在皖口驻扎。”钟会道:“好地方没两处,敌将猜到不难。”

王濬的战船上、有从洛阳运过去的一些火器,但并不能真正改变战斗形式。那些火器的威力不足以击穿战船,在水上的准头也更差,新的兵器主要是起到打击士气的效果、多了一些杀伤手段;终究还是要靠战船,以及船上的水军将士人数。

秦亮想到这里,便说道:“荆州水军在西陵峡口主动退走、尚未伤筋动骨,之后一路顺流跑到了下游。吴军若把江东的水军主力调来,与荆州水军合兵一处,人数可能比王濬部还多。”

众人恍然,熊寿的声音道:“吴军一直逃跑,臣等还以为,他们已不敢与我军大战。”

钟会道:“吴军在水上仍然可以一战。”

秦亮在西陵了解过峡口水战,不觉得吴军水军有多强,但晋军也是那样。治军、战争都有明确的假想敌和对手,只要能与对手抗衡,那便是强军。

当此之时,晋军在战场上占据了绝对优势;不过想要迅速攻占吴国扬州地区,还是要打赢水战、控制大江江面才行!

否则大军在建业附近不好渡江、渡江之后后勤又有问题。到时候若不能速战速决,晋军各路二十几万大军在下游,以晋朝的国力,长时间维持这么多人马在前线、照样很困难;稳妥的选择,大概是回去占柴桑、彭泽,控扼豫章(南昌)那片地方,进而先消化荆州的资源?

但那是秦亮极不愿意面对的选择。战事拖延,之后再从北、西两面耗死吴国,他这御驾亲征的威势就大打了折扣!另外在东吴这个残局上、消耗太多的资源时间,确实没有什么意义!

秦亮想了想,认为此次水军会战、最好还是要形成以多欺少的形势!如果不能让吴军的荆州、扬州两路水军分开作战,则应该试图让晋军的梁益水师、与巢湖水师合兵一处。

他抬头看了一下太阳的位置,转头对贾充道:“传令各军,今日扎营之后、校尉以上大将到中军议事。”

贾充站在坐骑旁边揖道:“臣遵诏。”秦亮暗自呼出一口气,又回顾左右道:“梁益兵习水性,巢湖军训练多时,我军在水面也能击败吴军!”众人纷纷拜道:“陛下英明!”

秦亮确实一直有个问题,凡事总会先去想败了的后果会怎么样。但幸好自己知道这一点,所以在文武大臣面前、他至少能故意表现得很有信心。

实际上只要水军会战赢了,结果也会非常令人興奋。那时吴军还拿什么挡晋朝大军?陆地上秦亮当然很有信心,摆开主力会战、吴军必败!

------------

第八百四十二章 决战

虎林离皖口只有数十里之遥,位于江湾处,西面就是大江;南陵(池州市)在附近的下游,旁边有江心洲。

吕据、陆抗、孙壹等人都在虎林城上,面对着西北方的大江江面。大江对岸还有山地、看不到大别山脉,但大山脉就在那个方向,挡住了西北风;以至于此时江风很小,微微北风的冷意、如同寒意渐渐浸人。

周围可以看见江面上的风帆、城池和江畔的旗帜,一派安宁的场面。但所有人的神情,皆十分凝重!

这时有人拜道:“吕将军,沈郡丞到!”

那沈莹刚出任丹阳郡丞,与骠骑将军吕据差着好几级。不过沈莹毕竟是权臣孙峻派来的人,无论大伙看孙峻是否顺眼,都应该给点面子。反正吕据记得神龙殿满地的血、亲眼见证过,孙峻对付起自己人、那叫一个杀伐果断!吕据遂准备回县寺,带着诸将向石阶走去。

没一会,沈莹已走到了石阶上,他马上在下方站定、向诸将执礼。吕据还礼道:“我们到县寺中谈,伯玉请。”

沈莹却道:“既已登城,仆请临江一观。”

他虽字伯玉,但晒得皮肤黝黑。据说最近这几年,他去过很多地方、包括夷洲,亲自走访了百越、山夷部落的聚居地,正在筹备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