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邓艾对地形道路十分有心得,早就摸透了。
周遭一片平原,不过没有山的地形照样可以比较复杂。南边有一大片狭长的低矮山林,山林以南又有许多荒废的水田水塘;而横江渡口那边、周围都有树林水田沼泽,唯独北边的豁口比较开阔。
如果邓艾不向西北方向退走一段路,战场便会在那一片、地形简单的豁口。吴军受到的威胁只在一个方向上,进攻的同时、也容易部署层次纵深设防;所以就算邓艾赢了,吴军还是能设法有序地撤退。
本来邓艾此时手里就不到两万人、兵力比吴军少一些,于是他干脆率军佯退;走得很慢,亦未远离南边那一大片树林,好让孙峻更有安全感。毕竟吴军到时候即使遭受了骑兵突袭,也可以选择从不远处的树林间退走。
没过多久、时辰已临近傍晚,邓艾遂下令全军停留扎营。
中军驻扎在一个破败的村子里,周围依旧有许多荒废的水田、田埂、池塘。以前吴国占着东关,平时兵马活动的区域直到巢湖,并在东关南部地区大量屯田、以补给东关的驻军。当时魏国军队、几乎不会靠近大江,横江渡口这边也有吴国的屯户村庄。
但是吴国丧失东关、羡溪等各处关隘城池之后,西岸的人口便基本都迁走了。只剩下断垣残壁、一片荒芜!大多屋顶失去了稻草之后、土墙也被雨淋得垮塌,只剩下一堆堆土堆和朽木;有瓦或稻草残存的墙壁、反而还立在废墟之中。
各部择地驻营下来,诸将到中军议事。有人已经猜到、邓艾是想诱敌深处,便主动请缨道:“仆请明日出营挑战,诈败引誘水贼。”
邓艾磕磕绊绊地拒绝,部下段灼听明白了他的意思、随即开口解释道:“此计可能弄巧成拙,让孙峻更加警觉。孙峻若发觉是计,反而可以宣称胜了我军一场、以鼓舞士气,退走再伺机而动。”
此时邓艾展开了一幅图,开始布置明日各部的位置,打算摆开阵型与吴军正面交战。地图是给部将看的,邓艾几乎不用看图。
附近这片地方,有水田池塘竹林、沼泽溪水,将平坦的土地分得零零碎碎,并不利于骑兵展开;而且晋军的兵力,比孙峻手里的吴军要少,算是比较公平的对决。孙峻若是不敢迎战,可以说他简直是畏敌如虎!
------------
第八百五十章 果决的子远
一早两军渐渐靠近。孙峻从偏军中,调出几队弓弩手到了右翼;即命令右翼的丁奉、率山越刀盾兵与丹阳兵,先行对晋军发起攻击!
中军偏军也向前靠近,以弓箭压制晋军。不多时,「咚咚咚」的鼓声大如雷鸣,空中亦是箭如雨下。
东北方向的人马尚未短兵相接,呐喊声已经震天动地,两军的弓弩靠近数十步对射,人群中不断有人倒地。很快弩兵从各队的两侧撤走,山越刀盾兵进至前方、继续向晋军推进!
晋军那边的弓弩撤走之后,便露出拿着火铳、背着长铍的重步兵!这种装备的阵队、一般都是晋军的洛阳中军,驻扎在地方的中外军和屯兵至少不用长铍;丁奉多次与晋军交过手,明白情况。不过之前扬州这边有天子仪仗、以迷惑吴国,估计那些护卫仪仗的洛阳中军将士、被调到了邓艾麾下!
然而吴军不可能在第一次进攻时、便不战自退影响士气。阵线蜿蜒的山越刀盾手,继续向前一齐快步行走,裹着青色头巾的丹阳兵紧随其后。只见对面的晋兵把火铳朝上,队伍里青烟缭绕、不时有人轻轻吹着缠绕着的粗麻绳火星。
双方靠近至三十四步,丁奉在后方忽然命人奋力敲鼓,吴军将领大吼道:「杀!」众人顿时吼叫着「杀阿」,然后奔跑着一拥而上。前面的人很快冲到了二十步左右,接着便是「砰砰砰……」密集的炸响传来,一片火光闪烁,白烟弥漫而起。那些火铳兵站得稀疏,但前排蹲下、后排站立,两排一齐发火、噴射的火焰仍是连绵成了一大片。
「阿!」「哎哟……」惨叫声在南北战线上扩散,不断有吴兵倒下。「杀!后退者斩!」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