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0章(1 / 3)

秦朗沉吟道:“士族还是原来的士族,但如今大晋朝廷中秧的实力更强,魏朝时的格局已不复存在,妹瞧那些士族、现在还敢怎样?”

金乡只是“嗯”了一声,秦朗以为她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便又开始大口吃烤羊肉。只有坐在金乡旁边的卢氏,竟隐约能够感受到金乡的心情。

就在这个时候,秦亮亦已回到了宫城,正在西堂这边吃午饭。他也没沐浴,因为回来就快中午了,只等吃过饭再洗个澡午睡一会。今天中午的主食是麦饼,他像吃外国餐一般、将麦饼蘸上了菜汤,这样更入味。有一只麦饼浑身都蘸满了濕漉漉的汤,没顾得上吃、放在碗里,不过这种露在外面的东西,无论多大、沾上了多少菜汤,只要从汤里拿出来一会儿就干了。并不会让秦亮用膳不适。

秦亮也不太喜欢喝酒,一个人用膳更不会饮酒,饭菜一会就吃饱了。他放下筷子,起身便去里面的一间屋子里沐浴更衣。

太极殿西堂这边、确实比以前的阅门方便,不仅离中宫那边近,而且西堂修建时、本身的功能就是皇帝起居之所,所以宫女烧水什么的都很方便。以前的阅门办公场所,可没法洗澡,连那张单人睡塌、也是临时搬进去的,然后弄一道屏风隔开以便小睡。

下午他准备大致看一下奏书。虽然大部分奏章、秦亮都不用亲自处理,可交由平章政事堂商议,但他得了解都有一些什么事;官员们上报的各种表,里面的数据他也得有个数。去年伐吴期间,朝廷里的诸事、也会隔一段时间报到前线,何况是现在。

皇帝这份工作,亲自盯着的效果、与长期不问具体政事相比,绝对是天差地别!比如唐玄宗后期,无论他的制衡之道多么厉害、权术玩得再溜,但想整天研究歌舞音律人躰艺术、要当甩手掌柜,最后也玩崩了。海瑞骂嘉靖修道不理朝政,其实没有骂错,虽然嘉靖不是完全不理朝政、但帝王确实不能太迷信权术。至少秦亮是这么认为,并且他还要写到祖训里!

当然秦亮也不可能把太多工作时间、花在日常政务上,毕竟有大臣辅政、人又是他自己选的。刚刚打完吴国,他也不打算马上又急着用兵。

现在他要关注一下军械研发、农耕技术等事了,先积攒一波家底再说。这种事本来不该一个皇帝亲自过问,然而整个大晋的古人、都不可能有秦亮的见识。

------------

第八百九十八章 博闻广识

要改进军械,秦亮当然会召见少府马钧等人商议,次日一早、最先召见的大臣就是他们。

秦亮反复琢磨之后,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案。

对于火铳,首先是加长铳管、以增加射程。采用锻接的方式,先敲出短管、然后拼接成长管,前后修两次内膛。因为此时没有镗床,修内膛确实比较困难,要是先敲出短管、更容易打磨;这也是此前晋军的熟铁火铳、造得比较短的原因。

再把“Z”字形的火绳点火機关、改成食指扣动的機关,更符合人体工学。伐吴之战前,其实少府考工室就搞出了这玩意,但当时大战在即,秦亮便决定延用成熟的经过验证的機关。

实际上点火装置最好的是燧发机关、至少在造不出镭汞火冒的时代是这样;那样不只方便上刺刀,主要是不用担心明火火星发生意外、把士卒自己身上的火药给点了!但是燧发的工艺暂时达不到,其结构更复杂、还需要使用强度更大的钢铁材料;用钢铁锻打精细零件,哪能比得上更软的铜简单?因此秦亮还是打算一步步走踏实。

不过采用火绳点火的火铳,整套工艺下来就已经够复杂了!这对于中秧集權的王朝、当然是件好事,极大地提高了地方士族豪族谋反的门槛。

毕竟朝廷制作这些东西,很多技术是保密垄断的;即便以后技术渐渐扩散,寻常的地方大族、也很难收集到足够多的工匠。如果叛军没有这些东西,那么从武器到战术都有代差;官军要是在有代差的情况下都打不过,估计到那时候、大晋王朝也该到寿终正寝的时代了。

之后就是试造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