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是锣鼓喧天的热闹场景,右上角挂着一个火红的灯笼,上面写着“人民公社万岁”的字样。
一张是一个头戴红色纱巾的农村妇女在抚摸一头又壮又肥的猪,那猪起码得有六七百斤。配上一行字是“要把公社的猪养得又肥又壮”。
还有一张是一个人挥着鞭子在赶两头驴,驴车上拉着一颗萝卜,那个萝卜个头非常大,大到能有千斤重,下一行字是“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大家纷纷称奇。
随行的还有一个办事员,在大力宣传人民公社的好,什么“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大食堂是人民公社的心脏”。
甚至还喊出了“吃饭不要钱”的口号。
大家一开始还心有存疑,后来又见办事员拿着一张报纸,在讲台上眉飞色舞的讲“领导在某某地方视察,那边水稻亩产万斤的大好消息”,大家顿时坐不住了。
真的有亩产万斤这样的事儿?
王守泉虽然知道有这样的报道,可他自己都不信,怎么可能会告诉下面的队员。因此,过过耳就当没听见,根本没入耳。
哪知道,居然会被这个办事员给扯出来了。
真的跟那个周书记,哦不,现在应该叫周社长是同一个货色。
办事员见他们还不知道这事儿,立刻开始大讲特讲,似乎在像这些土老帽显摆自己的渊博。
大家这才知道开办食堂的好处。甚至连响山社社员用自编的民歌赞颂也讲一遍。
“供给制”:发米发柴又发盐,过年过节样样全,有烟有肉有香油,红糖鞭炮带挂面。到热天,发草帽,另有一把芭蕉扇。发毛巾,发香烟,还有肥皂洗汗衫。要结婚,能支钱,生了孩子更安全。有产假,还不算,糯米红糖加鸡蛋。男女老少喜洋洋,高高兴兴忙生产。要互助,心相连,响山变成幸福山。
队员们听了全都热血沸腾,一个劲儿地追问,“什么时候发烟?什么时候发肉?”
“什么时候发衣服?”
“我家媳妇刚生了孩子,什么时候有糯米红糖加鸡蛋?”
把办事员问得一个头两个大。
最后,还是王守泉过来压场子,当着办事员的面,他也不能说得太明白,笑着打圆场,“社员们,这些东西慢慢会有的,你们可别急哈,不要给上面领导增添负担,我们可是要做先进生产队的。”
他着重强调‘慢慢’二字,下面的人听了心里直痒痒的。他奶奶的,说那么好听,现在又跟他们说什么慢慢的,敢情是逗咱们玩,寻咱们开心呢。一颗火热的心登时被王守泉泼了一盆冷水,瞬间淋了个透心凉。
办事员却没有听清楚王守泉的话外意思,只觉得这大队书记是个先进分子,心里舒坦起来,回去跟领导汇报工作就把王守泉夸了一通。
继水稻亩产万斤的消息传来之后,各地紧接着传来一个又一个的喜报。
各地区抓农业的领导干部,亲自抓“试验田”。亩产万斤粮的报道,便接踵而来,比比皆是。更有甚者,亩产不仅能够产万斤粮,而且还能够产十万斤粮。甚至报纸上还专门报道了,新立村水稻试验田,亩产12万斤,并称在田间的稻谷上可以坐人,让群众参观。
王家村自然也听到这些风声。这时候,许多人都开始相信真的可以亩产万斤。
当一个人说的时候,可能会怀疑,当两个人在说,就会信上三分,当所有人都在说,甚至连国家领导人都亲自去看了。大家都对此事深信不疑了。这就是三人成虎的道理。
钱淑兰带着一家人在地里给红薯浇水的时候,就看到李春花和孙大琴正在消极怠工,还话起了家常。
“你说都万亩粮食了,咱们还拼死拼活干啥?以后躺在炕上不干活都有粮食吃啊。”
“谁说不是呢,咱们的好日子就要来了。以后再也不用担心会饿肚子。跟着党走就是好啊!”
。。。
两人都喜气洋洋,大白天的都做起了春秋大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