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琴松开婆婆,抹着眼泪直点头。

吃饭的时候,钱淑兰在王守义和李春花身上扫了一眼,刚想开口说话。

王守义抢先说道,“娘,我们那钱就先给大嫂治病吧。”

钱淑兰诧异地看了他一眼,李春花张大嘴巴,同样很意外。

王守义红着脸,讷讷地开口,“娘说得对,我们都是一家人。”

孙大琴从凳子上跳起来,朝王守义跪下磕了一个头,“三弟,我谢谢你!”

王守义赶紧从凳子上跳起来,虚扶她,“大嫂,都是一家人,你这样就太见外了,赶紧起来吧!”

这事也是王守义想了一晚上才决定下来的。他娘说得对。如果他要想孩子孝顺他,就得以身作则。

更何况,他家柱子才三岁,离结婚还有十几年呢。这么长的时间,大哥大嫂肯定能还上。大哥儿子那么多,十年时间,三个儿子一人攒一百块钱还不是小意思吗?

正国才半年就已经攒到七八十块钱呢,不怕他们还不上。

钱淑兰侧头看了一眼李春花,见她虽然很生气,可却没有开口表示反对。

这年代的男人可真是厉害。一锤定音,这么大笔钱,连媳妇也不事先知会一声,就自己定下来了。

钱淑兰摇摇头,不想再说什么。反正他们晚上回屋自己会解决好的。

吃完饭,钱淑兰就让孙大琴写借条,借款方是孙大琴。

她语气严厉,带着明显的警告,“如果,你再干混事,那这些钱就得你自己还,本来也是给你治病花的。”

孙大琴立刻保证,“一定不会!”

钱淑兰点了下头,让她写借条,三房的,以及她的。

“你父母赔的两百块钱是这些年你从家里扒拉出去的东西的赔偿,不是属于你的。钱暂时算是我的,等你们分家的时候,我再分给你们。”

提起这事,孙大琴就有些心虚,连头也不敢抬,胡乱地点头,立刻又写了一份借条。

当然,王守智的那份也要写。还有王丹娜的50也要写。

把借条收好之后,钱淑兰道,“你也别觉得压力太大,只要你勤劳肯干,钱很快就能还完的。你看我们编的竹筐,卖到县城特别好。要不了几年就能把钱全部还了。”

这话倒不是钱淑兰哄孙大琴的。自从封山造林之后,家具厂没有原材料直接停了。许多人家嫁娶没法弄三十六条腿就会想别的办法。衣柜打不了就买藤筐,带盖子的那种,也照样能装衣服,县城卖得很火。老王家现在编得就是这种,昨晚王守智回来拿,今天一大早就回去了。

听到这话,孙大琴立刻点头。钱是重要,可跟自己的命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

晚上,周雪梅端着个木盒子过来。

看到她,钱淑兰一点也不惊讶。

“娘,这是我们攒得钱。”本来想攒一百再拿给婆婆的,可谁成想居然发生这样的事。

钱淑兰看了一眼她打开的木盒,里面居然有八九十块钱。

估计,老四两口子攒这些钱也不容易。

钱淑兰叹了口气,把木盒子递回去,“等你攒够一百再给我。这么点钱,我都不好记账。”

周雪梅皱眉,看着婆婆,有些好奇,“娘,钱不是被我们花了吗?你该怎么办?”婆婆就算有点私房钱,也不至于有那么多吧。她怎么一点也不急呢。

钱淑兰叹了口气,“之前,你五弟把这些年攒得钱都放在我这了。我跟他说好了,先挪着用一下。”

听到这话,周雪梅松了好大一口气,只要有钱就好。

虽然钱已经凑齐了,可还要等快到年底的时候才能去治。提前去只能多花钱。

下午,队里来了通知,今年的工分算下来了。

大家伙全都炸开了锅,他们没想到今年居然还能有钱分。

他们今年的粮食都交公粮了,粮站给的价格是很低的。

但,之前到黑市买的粮食却是非常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