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娜一时半会儿也做不了这个决定,“娘,我会好好想想的。”
钱淑兰点头同意,“不急,你慢慢想。”
这事也确实不急,因为接下来的日子根本没法让大家有闲心想这些。
以前钱淑兰就听人说过灾荒的时候会有蝗灾,她特地到地里翻找,发现泥土里已经长出许多蝗虫卵,等这些卵长出来,这些麦地就会被它们啃噬干净。
她立刻把这一消息告诉王守泉和钱明华。
王守泉便把这一消息上告周社长。
周社长对此也很重视,也派人下来调查。
这蝗虫看着只是一个小小的虫子,生命期也非常短暂,可它的卵众多,每平方米土中产卵4 000~5 000个卵块,每个卵块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万~40万粒卵。因为蝗虫生长较快,而且生殖力较高。成千上万就非常恐怖了。
周社长把下面的农技员全部招来商讨怎么灭蝗虫。
许多人说用火,可自从大炼钢之后,许多树木被砍伐早就用完了,哪有那么多材料制作火把,更何况如果成千上万的蝗虫来了,逃命还来不及呢,哪有胆子举火把。有的人说大面积喷洒农药的方法灭蝗,可现在就是缺少东西的时候,这个法子根本行不通。
有的人说把卵杀死,就长不成蝗虫了。可这么多卵怎么找。
最后商定的方案就是组织人开始把有卵的地方翻出来。
虽然麦地里的不能挖,可好歹地地头这些地方能减少一些。
钱淑兰时刻关注地里的蝗虫,见它们已经长成了幼虫,就让负责养鸡的媳妇负责把生产队的鸡全部赶到麦地吃虫子。倒也减少了不少蝗虫。
但即使如此,到了七月初的时候,还是长出来不少蝗虫。
干部们经过商议过后,开始组织队员割麦子。也不管有的麦子还是青的。
就怕蝗虫长大了,这些麦子全部颗粒无收。
村里的壮劳力们全都下地割麦子。年纪小一点的人就负责搬麦子。
钱淑兰负责运麦子。白天她不方便施展空间,晚上她就趁着天黑运麦子。
自家拉完,她就帮别人家拉,总之要跟蝗虫赛跑,不能让庄稼糟蹋了。大家对她的帮忙很感激。
麦穗放到打谷场,队里安排一些不能下地的老太太专门负责在家撸麦穗。把上面的麦子摔掉。然后杆子做成草帘子。
草帘子可以用来盖住红薯秧。麦子虽然熟了,可红薯还在生产阶段。队里也买不起那么多的塑料布,白天只能用草帘子先盖着。晚上再去把草帘子掀开让红薯藤透气。
经过关东大悍的老人都知道,蝗虫基本不怎么挑食,几乎各种阔叶绿色植物的叶子都吃,尤其是禾本科植物。蝗灾发生时,蝗群所过,赤地千里,这就是铁一般的证明。
社员们时刻注意蝗虫的生长周期。一旦蝗虫变多,便用草帘子盖住这些被铡刀铡过的麦穗。好在天气热,麦穗晒完之后,就开始脱粒。
以往是用牛车马车,现在直接有拖拉机,速度快上不少。
全队上下,男女老少只要是能走动路的,全部有任务。
包括正军都可以帮着捡麦穗。
虽然一天只有三个工分,可也算不错了。
钱淑兰怕蝗虫来的时候,他们来不及跑,于是便用打补丁的布给他们每人做了一个书包,书包里放着一个麻布袋子。
等蝗虫来的时候,把麻布袋子往自己头上一套,就会很安全。
怕他们不熟练,钱淑兰还练习了好几次,直到他们一听到人喊有蝗虫,就快速拿出麻布袋子。
整个动作连一分钟也不到,十分熟练。
其实她手里的粮食足够一家人人度过三年饥荒了,可钱淑兰不想自家太独特,要不然等大家都没饭吃,而他们一家吃得白胖白胖,很难不发现问题。
到了七月下旬,蝗虫还是来了。
蝗虫之多,遮天蔽日,也是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