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这些动静反倒让人踏实。

如此又过四天,三个浩浩荡荡的商队来到酒泉郡的城门外。

走在最前面的商队正要入城,守城官在查验“过所”文书,隋玉估量了下时间,她驱着骆驼调头去寻公婆。

“爹,娘,商队大概能在城里停留两个时辰,宋当家负责在城里补充干粮,我带两个人送你们回去再赶过来。”隋玉说。

“不回去过个夜再走?我去年腌了两大缸酸菜,你带走一缸在路上吃。”赵母有些急,说:“家里也有粮,我还跟你爹说回去了连夜给你们炸几锅面叶子,再烙些饼,自家有的东西就不掏钱买了。”

隋玉认真看她两眼,见婆婆不是客套,她笑着说:“没事,我们进城花钱买,人不受累。我就不回去过夜了,还着急赶路,再晚一个月,天热了,雪山融水,洪池岭下的大河到了丰水期,渡河麻烦。”

乘羊皮筏子渡河,赵父赵母还有印象,确实是挺吓人。

“要是不回去过夜,你就不用送我们回去了。”赵父开口,“我跟你娘自己回去,又不是不认路,你进城歇歇吧。”

隋玉不免诧异老两口这会儿的态度,这倒是有了长辈的样子。

“走了啊。”赵父牵着自家的骆驼离开驼队,“你路上多注意点,多想想孩子,万事别逞强,吃点亏就吃点亏。”

隋玉应一声。

“那个……”赵母回头,她有些吭哧地问:“你今年啥时候回来?回来了去家里坐坐。”

隋玉几乎是一瞬间就明白了婆婆的意思,她笑着说:“说不好什么时候回来,我是想早点回来,最好赶在十月前到敦煌,但也不能保准。我要是能在十月前回来,我路过酒泉就回去接上你们去敦煌过年,若是到了十月底还没见着我的人,你们就让大哥或是二哥送你们过去,别再老两口单独上路。”

“行行行。”赵母高兴了,“那你早点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