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内跑了还敢往关外跑,我这趟跟你兄弟来敦煌,路上借宿在村里,夜里压根不敢睡,刮风带动门,我都害怕门外有人。”赵大嫂话里不乏佩服。

“都一样,我出门也是提心吊胆的。”隋玉起身,说:“今儿天好,出去走走?我们去地里转一圈?”

赵母一看就知道老三媳妇是不想再谈了,她跟着说:“行,去地里转转,转一圈回来正好能吃晌午饭。”

赵二嫂不愿意去,她没暖和的棉袄穿,可不愿意出去吃风受冻。

“你们出去转吧,我从城里走过来吃了风,肚子疼。”她借口说。

“那你留家里。”赵大嫂跟隋玉出门了。

隋玉不打算走远,她带着老两口和兄嫂三人往北走,去看她去年才入手的十亩荒地。去年夏天张顺他们还在家时用骆驼拉犁犁过一茬,入秋忙完地里的活儿,丁全和二黑又用骆驼拉犁犁一遍,赶在下雪前施过一道粪肥。

赵老汉踢开雪抓一把土搓了搓,说:“沙子多,这地怎么养都种不成庄稼。”

“可以种萝卜。”隋玉接话,“萝卜种在沙土里,只要肥施的够,它反而比种在菜园里长的大,拔的时候也更省力。”

赵老汉不清楚,他家地多,攒的粪肥都施到庄稼地里了,施过肥的地用来种庄稼,压根不会用来种萝卜。

“可惜两地隔的远,不然我能来你们这儿拉粪肥回去肥地,家里攒的粪肥年年不够用。”赵大哥不眼馋老三一家赚钱,也不眼馋他们房子大房子多,他就眼馋牲畜圈后面的大粪坑,一看见就走不动道。

“酒泉跟张掖隔得近一点,你们要是想要粪肥,我让甘大留着,夏天的时候你们去拉。”隋玉说。

“当初怎么不在酒泉盖客舍?”赵大嫂问出一直想问的,“客舍盖在酒泉,我们也能帮你盯着。”

“商队从敦煌前往酒泉,或是从张掖去酒泉,两郡之间隔着六七天的路程,他们备的粮草在路过酒泉时还有剩的,人也还没到最疲乏的时候,很多商队都是进城停留一两个时辰,补些东西就出城了,不会留在城里过夜。”隋玉解释,“我选择客舍盖在哪里,都是按照商队赶路时歇息的习惯和状态选址的。”

赵大嫂脸皮发烫,是她小人之心了,她还以为是隋玉有意防着婆家的人。

“做生意讲究还挺多,难怪你能赚钱。”她是彻底服气了。

“弟妹隋玉”赵二嫂站在客舍的背风墙后大声喊,见隋玉终于听到声看过来,她招手示意她回来,“你家来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