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最担心的是大家的安全,我发现她基本上每次提醒都很准。这次回去,交代几个嫂嫂都要看好自己的娃,别大意了。”

苏大强也强调:“苏老头如今越来越阴沉了,可得上点心。”

瞅着八个穿着一新,水灵灵的娃,王雪娇再次告诫几个小萝卜头:“回去了,别一个人四处乱跑,要懂得规避风险。平日里姑姑是怎么教你们的,可都记住了。”

“记住了。”牛牛第一个举手发言,“姑姑说不能随便跟人走,不能随便吃人家的东西。”

“我知道,我知道。”明珠的弟弟明远抢着回答,“不能去有水,有火的地方。”

明珠纠正:“姑姑说的水是指池塘边,井边,不能自己放炮仗,会很危险,要在大人的陪伴下放。”

涛涛小大人似地询问:“还有呢?”

“要讲卫生,懂礼貌,尊敬老人,爱护小朋友。”明玲的声音小小的,可是说的很清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总是依赖大人。”

明艳羞怯地开口:“我会自己洗脸刷牙,穿衣服,不用麻烦别人。”

“我也会。”

“我也会。”

“我也会。”

牛牛是家里最小的,喊的最大声:“我也会。”

听着八个孩子叽叽喳喳的吵闹,苏大强脸上乐开了花。几个孩子在公社里养着就是不一样,再不是村里那拖着鼻涕整天脏兮兮的娃了。

“大家平路自己走,到了山路上也要勇敢地自己走。”苏卫旺打头,领着身后一群娃,气势恢宏地挥手:“出发!”

八个孩子很听话,跟在涛涛的后面,迈着小短腿,跟着家里人,回家过年。

孩子们身上的衣服都是新的,涛涛脚上还穿着崭新的解放鞋,其他孩子脚上的布鞋都是王雪娇做的。

买布买棉花都供销社的主任弄来的内部价,按照王雪娇的意思是不给孩子做新衣服过年。

实在是几个孩子在这里住了这么久,家里什么都没拿来,不是不拿,是女儿不让拿。

白吃白喝还白住,哪里还能再做新衣服?哪怕亲家爷爷整天乐呵呵的什么都不说,她自己都觉得难为情。

可女儿女婿说大过年的不给孩子做新衣服,哪里叫过年?小孩子不就盼着穿新衣戴新帽,欢欢喜喜过大年嘛!

亲家爷爷也劝她:“一鸣的外婆,你呀就别管了,年轻人会安排,咱老了,不操心,接着就是。一年到头忙着照顾家里人的一日三餐,已经够辛苦了。

儿女给什么就收什么,给你根稻草别嫌弃,给你根金条别嫌多。辛辛苦苦拉拨长大的孩子,她有能力照顾咱,咱都受着。”

王雪娇觉得这话也在理,女儿读书什么的可没少从哥哥嫂子嘴里抠出钱来,家里的几个儿媳妇都还好,从来没有半句怨言。

女儿要跟侄子侄女做新衣就当是还了哥哥嫂子们培养她一场的恩情了,后面她就不再反对了。

供销社的布和棉花拿回来,不但给娃娃们做了,还给她和苏大强也做了一身,连顾老爷子都做了。

老人家高兴的很,回去的时候就把新衣服穿在了身上。

她没穿,没好意思。她的是青色的灯芯绒做的夹袄,天不是很热可以穿在外边,太冷了外头还可以套棉袄。

底下是一条黑色咔叽布裤子,她还给自己做了双鞋,鞋面就是黑色的咔叽布,跟裤子看起来是一体的。

苏大强那一身跟顾老爷子那一身是一样的,都是灰色咔叽布做的中山装。苏如说她老爸是队里的会计,时常会用到笔。

中山装上边的口袋可以别着笔,瞧着有派头,王雪娇听了直笑。

想着苏大强长的不错,要真穿上这中山装,口袋里别着笔,还真像是县里的工作组下乡人员。

女儿还给她老爸买了塑料的鞋底,就用灰色的咔叽布给做了双鞋子搭配。老爷子的鞋是她纳的千层底,老爷子说就喜欢布鞋。

一大家子边走路边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