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一帮有能耐的人,要真在咱们手里出点事,可不是闹着玩的。那不得找咱算总账?咱招谁惹谁了?凭什么背这样的锅?”
袁达伟看了看自己的三位同事:“这么说你们都同意了我的方案是吗?”
“同意!”
“同意!”
“同意!”
能不同意吗?县里头委员会主任的意思,他们有反驳的资格吗?再说了,人家提点的也对,送来的人里都是曾经称霸一方领域的人。
要真在这里没了,他们谁担待的起?还不如好好地招呼着,只要不出事就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事情就这么决定了下来,十三里农场自从苏如和秦杨来过之后,被送来的人都得到了一些照顾。
没有再去干超出他们身体负荷的强度劳动,就只是给划分了一大块菜地,让他们去侍弄。
秦北淮身体刚好,还是有点头重脚轻,知道只是侍弄菜地,心里安慰了不少。那些扛呀挑呀的需要出大力的强劳作,他是真的吃不消。
农场里一共来了八家人,都是跟他们家差不多的情况,不是因为海外关系牵连,就是资本家的身份牵连。
每个人来的时候都是两手空空,到了这里才一点一点地积攒了些微薄的家当。
姜丽隔壁住着的是一对姓苏的老夫妻,瞧着年纪不小了,听说是从京都来的。感念东西是苏如带来的,又跟隔壁的叔叔阿姨一个姓,偷偷摸摸地分了些给他们。
老两口十分感激,热泪盈眶,姜丽赶紧解释:“叔叔!阿姨!别这样,我这东西是一位叫苏如的小姑娘给的,她是我女儿的大学同学。
要不是她带着我女儿来看我,说不定我和老秦都没有勇气再走下去了。感念你们和她都是一个姓的,我把她带来的东西分点出来,可不敢跟旁人说。”
“诶!知道!知道!”苏奶奶赶紧点头,“不说,大家都不容易,谢谢你了!小姜!”
“不用客气,那我先回去了。”
姜丽一走,苏奶奶就愣愣地坐在桌子旁,想着今天自己瞧见的那个女孩子。
“老苏!你说那孩子会不会跟咱们家有什么关系?为什么长的那么像静茹?”
被称作老苏的老爷爷叹了口气:“人有三像,你就别做梦了。就算长的像静茹,也不能是咱们家的孩子,这里是海城的聚成县,不是京都。”
闻言,苏奶奶长久地沉默着。是呀!这里是海城的聚成县,离着京都很远呢?当年那孩子莫名其妙就没了,找遍了京都的大街小巷都没找着,谁知道会去了哪儿?
不过下次要再遇上那小姑娘,得好好看个仔细,当年静茹丢了孩子,一时受不住打击,差点就疯了。
后来老二只能带着她出国散心,换个环境,不然人都怕是要报废。如今老二一家生活在国外,他们来了这里,就是因为有人举报老二的事,受到了牵连。
“唉!”苏奶奶长长地叹了口气,“老头子你说的对,别说不是静茹的孩子,就算是,也不能相认啊!免得害了那孩子。
听小姜说那孩子是一位妇科医生,海城医学院毕业的。多好的前程,要是被咱毁了实在可惜。我也就这么一说。”
“你知道就好。”苏爷爷坐在桌边,望着外面黑黢黢的天空,“老二的事祸害咱们就行了,别牵扯无辜的人。咱们是亲兄弟,那些年没少得老二照顾,受牵连也属正常。”
“知道,知道。”苏奶奶说着把姜丽送来的东西藏好,“我也就那么一说,没有真要去招惹小姑娘的意思,只是看见她就想起了静茹。
多好的人呀,温柔善良,大方漂亮,那会儿我娘家穷,婆婆瞧不上,对我磋磨的厉害,每次都是静茹给我解围,还偷偷塞钱给我,让我买了米面拿回家去养弟妹。
孩子没了,她自责不已,差点要疯,我见着实在心疼。后来她出国了,再没回来,可老二没少帮衬咱们一家。”
苏爷爷没吭声,低着头,那时候的他在家里地位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