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洗漱用品和衣服。每个人的书包里装的都是自己的私人物品,由他们自己保管。

王雪娇感觉女儿说的话很对,这么多孩子,自己的东西不自己管,谁有空一天到晚给他们找这找那?

只有明兰的东西她张罗着,剩下的全都是孩子们自己动手收拾。不让他们收拾还不行,个个有样学样,就连一鸣的东西都要自己背。

明春也是自己背着,家里有碎布头,王雪娇整天没啥事就给每个孩子都做了书包,也是女儿吩咐的。

哪怕没读书的也有,给他们放自己最喜欢的东西。顾老爷子和苏大强走在最后,苏卫旺肩膀上挑了一大担的吃食。

都是妹妹准备的过年料,鸡鸭鱼肉必不可少,大米面粉和面条,猪油,菜籽油都买了。连走亲戚的点心包都买了不少,远在京都的大哥二哥也没办法回来。

他们每个人寄来的钱和票,王雪娇都没要,给了他们婆娘自己存放。马小兰和李小春明白婆婆的心思,每个月都会把一半的钱和票交给苏如,说是孩子们的伙食费。

苏如也没客气,都收下了。人就是这样,有来有往才能长久,困难的时候能帮一把是一把,他们如今收入高了,日子好了,给点孩子们的日常开销她不反对,不给她也不说什么。

三嫂严丽红自从三哥领工资的第一个月开始就给了,苏如同样没客气,收下了。

四哥没有工作,两个孩子在这里一分钱没给,她也不去讨要。

不管给多给少,有给还是没给,苏如都不去计较。兄弟姐妹之间,有些话说的太多了就会觉得没意思。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也没有绝对的不公平,一切都要看你怎么想,怎么做,怎么操作。

哥哥们如今有工作,孩子们也越来越大了,需要花钱的地方也多,相信他们自己都知道。

给的起她也不需要客气,实在给不起,她也不会去讨。到了她真正负担不起的那一天,相信孩子们自己也知道该怎么做。

严丽红本来还想再要一个孩子的,可惜努力了很久都没怀上,最后就放弃了,一心一意出工挣工分养孩子。

家里的女人们听说孩子们要回来过年,早早地就把家里的床铺都整理干净了。男孩子一间房,女孩子一间房。

苏如自己有房子,不用住在家里,就只是过来吃个饭。苏卫国和苏为民不在,家里感觉宽敞了不少。

马小兰可以带着女儿睡,李小春也可以带着明月,明艳姐妹俩睡,明春丢去跟涛涛一起睡。

从公社一路走来,除了顾一欣小朋友需要抱着,其他人基本上都是自己走,就连五岁的顾一鸣都几乎走了一大半的路。

实在走不动了才让涛涛背了一会儿,后来就在苏如的鼓励下坚持自己走回了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