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的思想观念都很淳朴,严丽红把肩上挑的担子卸下,就开始叫卖。

“荞麦饺子了,好吃的荞麦饺子了,八分钱一个萝卜丝的,一毛钱一个鸡蛋韭菜的,不好吃不要钱了。”

这句话是昨晚临时跟小姑子苏如学的,她说火车站那地方跟学校不同,你要不吆喝两句,谁也不知道你在卖什么。

第346章 可怕的龙老头

来都来了,还挑了这么远的路,转了一趟车,不卖完回去都觉得对不起自己。严丽红也顾不得什么难为情了,放下担子就吆喝。

随即,有人围了过来,一看她这荞麦饺子个头大,一个比人的手掌还大一些,鼓鼓囊囊的,里头的菜没少包。

关键是看着还干净,一个个全都是用白色的纸张包住的,卫生的很。

有人掏钱买了,咬一口,的确好吃:“不错,不错,我再要两个,一会儿车上当晚饭。”

听说好吃,买的人也多了,尝一口,都说不错,比包子好吃。荞麦饺子北方人不多见,第一次吃,新鲜,自然是好吃的。

火车站人多,卖起来也快,而且这东西还不要粮票,感觉像是捡了便宜。

有人一口气买了五个,最少的一人也买了一个,一百个荞麦饺子,没多大会儿就卖完了。

严丽红喜滋滋地把两个篮子重合在一起,放在背上背着往家里去。生怕装钱的布包太打眼,她赶紧用衣服盖住,塞进重合的篮子里。

除非有人来抢她的篮子,否则别想拿走钱。

她到家了,钱都数完了,顾老爷子和苏大强才回来,报告了一下各大粮站的荞麦粉存货数量,只是不能多买,一个人一天顶多买个两三斤。

他们回来的时候就带了一些回来,估摸着得有三十来斤,够用个几天的。

严丽红也知道这年头的粮食不好买,往后每天她都会出去买荞麦粉,不然第二天不够做出成品来的。

有钱挣,家里几个人都干的很有劲头。

转眼苏卫兴毕业了,被分配去了京都机械一厂,没有托人找关系,是靠他自己考试考上的。

婆娘孩子都在京都,苏卫兴奋发图强,努力备考,发誓一定要留在京都,他不想去外地。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考上了,成了机械一厂的一名技术维修人员。刚开始去的人是没有资格分家属房的,只能住单身宿舍。

好在他婆娘孩子有地方住,不然光靠他,真没办法把人带来京都安家。考上的时候回来了一趟,得知后婆娘在卖荞麦饺子,他很支持。

严丽红自豪地告诉他:“其实我挣的比不你少,看着吧!我们家的日子很快就能好起来。”

“那是,我婆娘能干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