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香的妈很是奇怪,问刘萍萍妈:“萍萍这是怎么了?风风火火的,出啥事了?”

看了看四周,见没什么外人,刘萍萍的妈才一脸愁容地说道:“萍萍和大亮,水仙,陆飞都下岗了。石灰厂发不出工资,也没活干,急的不得了。

萍萍说要找苏如问问,他们该干点什么,怕两眼一抹黑,啥都不懂,干啥啥赔钱,一大家子要吃要喝的可怎么行?”

听了这话,刘春香的妈也是为他们的事情感到惋惜:“怎么好端端地就下岗了呢?那么大的石灰厂,说不行就不行了?”

“那可不。还是你家春香有眼光,嫁给苏卫旺,啥都不用愁。”刘萍萍的妈很是羡慕。

刘春香的妈笑了一下,十分谦虚地说道:“嗨!这都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咱也没想到苏大强原来是京都人,更没想到他父母会认回他。”

“这是春香的命好。”刘萍萍的妈依然羡慕,“苏卫旺本身也不错,把成才跟卫军都培养了出来,两人在县里头干的多好。

村里的小年轻几乎都被他们给弄去了县城上班,一个月挣一二百,谁不夸赞他们两个能干。要不是萍萍不乐意,我都想说让他们夫妻俩去成才的厂里上班。”

“嗨!成才那都是小打小闹。”刘春香的妈从来就是个很低调的人,说话办事从来不高调张扬。

儿子这一二年是挣的不错,靠的还不是女婿的路子,所以她从不认为儿子有多能耐。

每次儿子回家,她都要敲打几句,不要有两臭钱就得意忘形,别忘了是靠谁才能有今天的。

儿子也听话,的确没因为手里头宽裕就趾高气扬,神气活现的,跟卫军两人还是一样的谦虚。

大概苏老三也是这么要求儿子苏卫军的吧!

本来这就是事实。

不管谁夸赞儿子,她都把功劳推到女婿头上。苏大强家的背景的确很厉害,儿子说他爷爷是资本家,还是海外归国华侨,有钱的很。

到底怎么个有钱法,她也没细问,再有钱,也一样的吃饭放屁,穿衣睡觉。

她不稀罕,就希望女儿女婿一家大小平平安安的,等她闭眼那天能回来送一程就够了。

陪着萍萍妈聊了几句,直到她走了,刘春香的妈才继续喝粥,眉眼舒缓,唇边带笑。

第465章 给苏如打电话

婆婆前年过世了,女儿出嫁了,儿子去了县城,家里就她跟老头子两个大人外加两个孙子孙女在,日子过的优哉悠哉。

如今分田到户,也不用出工,就在家里煮煮饭,喂喂鸡,带带孙子孙女。儿媳妇跟着儿子住在县城里,原本傻傻的儿媳妇还不想去,是她劝着去的。

如今年轻人在外头很容易学坏,特别是男人,有俩钱就会被那些不正经的女人盯上,要真学坏了,儿媳妇该怎么办?

被她一劝,儿媳妇也明白了,跟着儿子去了县城。一则可以照顾一下儿子的生活起居,二则夫妻俩不会因为长时间分居而生出别样的心思。

苏卫军把父母都带着去县城,是因为苏老三实在是懒,分到的田地都不爱种,承包给了别人。

夫妻俩住在家里也没啥事,干脆一块儿去,还能帮忙看看孩子。

她不想去,就想待在家里守着这几亩田地,儿子那边要真怎么着了,回来还有口饭吃。女儿这些年三节给的礼金不少,她都存着,以后老的干不动了再拿出来花。

水仙和刘萍萍走小路去了聚成县,如今从村里去县里再不用坐公交车了,河面上架起了一座桥。

虽然不能过汽车,但自行车和板车还是可以的,摩托车也能走。

桥是浮桥,几十只船连在一起,上面铺上木板,再固定住,就形成了一座桥。汛期到来的时候,浮桥会收走,河水湍急,会将浮桥冲垮。

平日里浮桥一直横跨在河面上,风大的时候还会吹的歪歪扭扭,但不影响通行。

骑自行车去县里,又是走的小路,快了不少。

大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