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不会咱就学。”苏如安慰两人,“还记得我第一次带回来的小手绢吗?那会儿你们都知道拿出去怎么挣钱,如今年纪大了反而没有那时聪明伶俐?
不,只是你们没有接触过,把这些事都忘了。鼓起勇气,带上钱,去海城溜达一圈回来,保证你什么都懂。
先不要急着进货,先看看人家是怎么卖的,你们在边上跟着学学,觉得自己差不多了,再进货回聚成县去卖。
第一次心里没底就少拿一些,等积累了一定的客户,再铺开摊子来卖。水仙!萍萍!不要胆怯,坚持下去,你们一定会挣到比工资多出好几倍的钱的,相信我!”
“好!我相信你!”水仙眼眶里含着泪在笑,“明天我们就去海城看看,被你这么一说,我觉的我又可以了。”
边上的刘萍萍也笑:“我也是,我们一定行的。”
“那必须的,咱们村就没笨的人,只是你们没见识过,心里没底而已。”苏如给小姐妹打气,“加油!我期待你们的好消息。”
“加油!”
水仙喊了一声,把话筒递给刘萍萍,她也跟着喊:“加油!”
随后道了再见,挂了电话,实在是长途电话费太贵,消耗不起。
刘萍萍和水仙相视一笑,忽然就心头开朗了不少,捏着手里苏如给的杨三江的电话号码,视若珍宝。
两人一出去,陆飞就问:“怎么样?苏如怎么说?”
第467章 秦杨热情接待水仙和刘萍萍
刘萍萍对一脸期待,望着自己的男人王大亮说道:“苏如告诉我们,想安稳,就开个杂货铺,想挣钱,就去海城批发服装来卖。”
王大亮犹疑:“咱们去海城批发服装也没门路呀,渺渺茫茫地跑过去,没个人领着也不是个事,万一被人骗了怎么办?”
“不怕。”水仙一扫之前的郁闷,脸上挂着笑,“苏如给了条门路,让咱们去了海城就找他。他叫杨三江,也是咱们聚成县的人,如今在海城发展。”
听说有门路,陆飞和王大亮都松了口气,四个人商量着,决定明天就去海城。这事不能耽误,多耽误就少挣一天的钱。
下午回去准备一下,把家里的钱都带上,好好去海城看看情况。
回到石灰厂,王大亮跟刘萍萍商量:“我看我们就在家里开个杂货店吧!卖个油盐酱醋,香烟汽水啥的。爷爷年纪大了,我们都在外边跑,谁来照顾他?
爸妈住在县里,爷爷不爱去,就爱在石灰厂里跟这些老邻居闲聊,两孩子都在县里头爸妈那儿。
我在家开个小杂货店,能挣几个就挣几个,顺便照顾爷爷。你跟着水仙去卖衣服,即便不成功,回来还有我。”
刘萍萍想了想,答应了,他们家刚好住一楼,又是第一排第一间,靠路边的这堵墙砸开,弄个杂货铺倒是可以。
夫妻俩商量好,第二天王大亮就没跟着去海城,而是借了三轮车去聚成县上了点货。至于砸墙先不急,还不知道能不能干起来呢,开一两个月看看效果再说。
陆飞觉得他这办法不错,要干不起来,墙砸了是容易,想填补回去就难了。本身没什么钱,何苦瞎折腾。
先写个牌子挂着,让厂里的人知道他家里开了杂货铺就行了。
刘萍萍身上带了一千块钱去海城,其余的全都给了王大亮存放。水仙和陆飞也带了一千块,三人去了县城,买票进站,去往海城。
聚成县到海城不是很远,一个多小时的火车就到了。他们在火车站给杨三江的家里打了电话,是秦杨的妈妈姜丽接的。
秦杨让杨三江入赘,两人生了三个孩子,老大老二是女儿,老三是儿子。
虽然杨三江是入赘,户口什么的都在海城,三个孩子却没姓秦,而是姓杨。秦北淮和姜丽回了海城后就办了退休,没事在家带带外孙什么的。
后来秦杨的弟弟也从外地回来了,弟媳妇侄女侄子的好几个,她就把父母的房子让给了他们住,自己和杨三江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