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人不同意:“村长!你们家这位祖姑奶奶这么有钱,材料都出了,还怕出不起一点人工费?我看就让她一并出了吧!咱们在这里扣扣搜搜的有什么意思,说不定人家根本就不在乎这两钱呢。”

“这不是在乎不在乎的问题,是没这个道理。人家只是回来修理坟墓,没想到成了资助咱们村修路修祠堂。要还得寸进尺,连人工都不想出,是不是太说不过去了。”

村长看了看那个持不同意见的人,不满地说道:“咱们吴家一共三房,我们这一支是大房。修缮祠堂和路我们大房的祖姑奶奶担了所有材料,出点人工还叽叽歪歪,你们三房的人也太不讲理了。”

“就是,这祠堂可是三房公用的,修缮好了,往后谁家老人没了还能在祠堂停灵,多好的事,为什么就盯着那点人工费不放?”

“祠堂漏雨多少年了,咱们村也没钱修缮,好不容易有人乐意资助,咱就别计较那么多了。”

那个说话的人不敢吭声了,他也知道自己要人工费是有点不近人情,可谁家也得过日子不是。要是能把人工都出了,那岂不是大家干的更起劲。

吴仙仙不知道村长的打算,他说付多少钱,她就给多少钱。一时之间,村里人个个都忙碌了起来。

不但男人出力,女人也出力,早一天把路修好,他们早一天享受。

父母的坟墓是修的最早的,村长给划拉了很大一块山地,里头修建了四座坟墓。每一座都是独立的,也有自己的墓碑。

后人的名字全都刻录在上面,久久排在吴君君一家的最后面,改成了吴久久。

衣冠冢也立了两座,刻了墓碑,后人的名字没刻,就写了生卒年月。

每座坟墓都盖了小亭子,下雨下雪的也不怕,周边还用围墙围了起来,将四座坟墓围成了一个院子的形式。

地面上铺的是水泥,有落叶什么的扫扫就干净了,下大雨冲刷也不怕,水泥地板,冲不走。

院门口有台阶一直延伸到山脚下,坟墓修好,吴仙仙和吴君君每天早上都会上山来给坟墓上香,烧纸。

持续了七天。

村里的预算出来了,吴仙仙当着大家的面给了钱,还多给了三万块,让村长代替他发给村里有困难的孤寡老人,或者是弱小儿童。

拜托他逢年过节帮忙上坟烧纸钱,一切费用包含在里面,每年给他三千块。

村长推辞:“祖姑奶奶!您能给村里修路修祠堂已经很好了,您父母的坟墓,我保证每年三节都会去整理,不用给钱,太见外了。”

吴仙仙说话也直接:“你也别说见外不见外的话,我在一年就给一年,我要不在了,往后说不定就没了。要真没了,你也别见外。”

村长笑了:“祖姑奶奶!我看您精神头很好呢,保证活的长长久久。”

“托你的口福,希望如此。”吴仙仙把钱给了村长,“收着吧!明年我会在清明节前给你寄来,每年如此。要是你哪一年没收到,那就说明我不在了。”

“外婆!别说这样的话,就算您不在了,还有我呢,还有小如呢,还有一鸣呢?”

于娜在一旁插话:“还有久久呢?她顶了吴姓,往后这就是她的责任。”

久久懵懵懂懂地抬头望着妈妈,不知道她在说什么。

瞧着身边的韩玉和于娜,吴仙仙跟村长打趣:“看来我起码能活一百二十岁。”

几人说完,告别村长和村里人,上了顾博远叫来的车。

家家户户有心要拿点特产什么的,都被吴仙仙给婉拒了,她们老的老,小的小,根本就拿不了。

于志坚早在几天前就离开回老家去了,这里就剩一个顾博远是男人,还是个老男人。

真带不走东西。

大家就没拿,只是来送行,个个送到村口,看着不见了车的影子才回来继续干活。

路还没修好,祠堂也没修完,但钱已经到位了,个个干劲十足。

于志坚回到家,就听丹兰说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