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1 / 2)

“你感冒了?”

“你还没吃晚饭?”

小小的公寓静得能听见隔壁音箱里播着的抒情间奏,两个人同时开口。

“杂志拍摄在户外,衣服比较薄。”

“刚要吃。”

又是一起开口。

宋杳抿抿唇,算不上笑,只是右边脸颊酒窝又陷下去了。

“我本来想带你去中餐厅吃顿饭的,但是下雨了,那家店是露天餐馆,”他闷声说。

手指在杯子上印着的小鹿图案上敲了敲,“我晚上就离开伦敦了,叔叔阿姨让我来看看你。”

“张姨让我带了些腊肉、干货什么的给你,我妈也熬了几罐肉酱和高汤要我拿给你,陈潮等一下来载我的时候应该会一同拿上来给你。”

周霁年话里的叔叔阿姨是宋清平和张虹;而陈潮是他的经纪人,宋杳也算见过几面。

他们其实算得上是青梅竹马了吧。

一出生就住在同一栋筒子楼的上下房,于是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同学;周霁年看过宋杳换牙时哭花脸的可怜又好笑的模样;宋杳也看过周霁年红着脸大早上顶着未明的太阳,手洗贴身衣物的样子。

后面好不容易等到拆迁了,两家父母还特意选了同一小区对门的房子;大学又在一个城市,所以寒暑假坐同一趟飞机与车,所有的憔悴与疲惫连同返乡放假的愉悦都留给对方见证;春节的烟花一齐映入眼,喧闹的爆竹惊扰的绝不止一个人的清梦,于是串门拜年时,两人齐刷刷的一对黑眼圈,一瞥见就忍不住对视着笑。

就连明后天要两家人搬家,搬去的也是一同购买的新小区上下层的房子,装修都是一起敲定的风格。张虹说喜欢和陈秀兰当邻居,陈秀兰表示两家老人互相照顾挺好的。

但耳边缭绕到大的是“杏杏比小苹爱读书”“小苹比杏杏更乖巧”这样来回谦让着比较的话语;除去玉兰小区,他们一同生活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级,甚至是同一个补课班;小初高的每一张试卷都不只属于一个人,而是来回在两个家庭中打转;老师的夸奖与批评成为家长聊天的谈资,一点点八卦都会被放大成为巨大的噪音。

谁更好,谁更棒,谁更乖巧,他们生活在比较中,对方的名字会成为一种条件反射。

渐渐地,所谓“青梅竹马”不过是张贴在悄然滋生的青春竞赛上的一张漂亮贴纸。

比起爱,或许青梅竹马的他们先学会的是嫉妒。

但周霁年的忽然成名好像是一场出逃,他先她一步退出“比赛”,早一步迈入所谓的无限光明的成人世界。

失去了“对手”,宋杳却突然怅然若失,好像一瞬间就沦为了手下败将。

来回翻阅先前的日记,几乎每一页都有周霁年的身影,而她的耳边总是幻听,他轻声笑着唤她“杏杏”。

又忽然迟疑,是不是,青春竞赛只是她一厢情愿的沉甸甸执念。

宋杳一听见张虹要他给她带东西就头大,想都不用想就知道肯定又满满装了几个袋子,公寓老旧的冰箱肯定装不下。

而且让当红大明星拎着那些不值钱的东西漂洋过海,怎么想都不像话,也不知道怎么过得海关。

忍不住皱起眉,她的毛衣下摆皱褶忽然明显。

“你先去吃饭吧。”周霁年起身,将椅子让给宋杳,玻璃杯还握在手里,“我就来看你一下。”

宋杳慢吞吞地起身再坐下,举着筷子,明明饭菜还是温热的,她却没有胃口了。

因为感觉他的目光还掉落在她身上。

于是加快了咀嚼的速度,急匆匆地吃了一顿,宋杳将碗碟堆在洗碗池中,来不及清理就先走出来和他闲聊。

“你吃了吗?”宋杳吃饱后才忽然想起询问他,没话找话。

周霁年轻轻摇摇头,“胃口不好。”

“哎呀!就算不饿也随便垫点东西吧!”宋杳有点后知后觉吃独食的尴尬,学着张虹唠叨她的语气说,“晚上回国落地不知道要多晚,我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