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职称是一方面。”方新亭很坦然,“是我活在世上,总得留下个名字。”
国家刚从一个混乱的时代走出来,与国外各项研究脱钩。
再加上很多人不懂英语,完全看不懂英文文献和期刊。
所以这个时代,想要获得高级职称是很容易的。
把国外的知名期刊抄一下,写出“论文”,拿到单位,就能评高级职称。
这种人,被称之为‘做理论研究’的。
这个漏洞,直到八十年代末懂英语的人越来越多,才被堵上。
方新亭如果能发表一篇亲手所写的、既不抄别人、也不翻译别人的文章。
不给个高级职称,实在说不过去。
方新亭拿出一份中文稿件:“这是中文原件,你看一下。”
一千多字的稿件,路总编很快就看完了,微微颌首:“确实是一份讨论贫困学生的文章,这样的文章,确定能发表吗?”
“有很大的可能性会被发表。”方新亭轻笑。
1978年到1988年这十年时间,是中美蜜月期。
这个时候,国人的文章很容易在美国发表。
却由于语言不通和自卑,很多学者不敢出去,不敢发表文章。
这是一个机遇!
上天白送的,他必须得抓住。
见方新亭如此肯定,路总编微微颌首:“那我就静候佳音了。”
路总编拿着笔记本:“这个真题册,也是准备发表吗?”
“是准备发表的!”方新亭点头,“不知道路总编能不能帮着联系一下?我弄不来书号……”
“这有什么难的?我们报社每年都有大量书号。”路总编直接把笔记本放到自己的皮包,“回去,我帮你发表。”
路总编是识货的人,这样的真题册,不管是在哪里发表,都能引起爆炸性的轰动。
一旦发表,并且被证实确实有提高学习的功效,会在全国高中流行的。
销售量,是很恐怖的。
以神州教育报的名义发表,既能让自家报社赚笔钱,也能完成一次出书任务。
想到此,路总编哈哈一笑:“时间差不多了,我得走了。”
“回头我给你寄合同,或者,给荥州分社发传真,找人给你送过来也行。”路总编非常着急,“我马上回荥州坐飞机回京。”
“我送你回省城。”方新亭站起来。
“不用不用,我上一堂课的时候就用你电话打过电话了,他们一会就过来。”路总编和方新亭握手,“等你英文稿件发表了,一定要给我打电话。”
很快,省城报社来接路总编。
路总编向方新亭介绍:“这是小靳,是省分社社长,同时也是记者站站长。”
第96章 路总编离开,方新亭还车
被路总编称之为小靳的是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脸上没有半点不满。
反而因为路总编称呼他为小靳,而满心欢喜。
与方新亭握手时,眼中带着惊奇之色:“方新亭老师?就是那个在我们报社发表了三篇文章的方新亭老师?”
“果真是年轻有为!”靳社长用力晃了晃手,“以后,我们多联系多接触。”
见到两个人已然互相认识,路总编上了拉达2105:
“走了,以后打电话联系。要是我编辑部的电话没人接,你可以打我总编办公室的电话,我秘书可以接听。”
见到路总编把总编办公室电话也留给方新亭,靳社长微微吃惊。
汽车缓缓向前行驶。
靳社长一边开车,一边笑着说闲篇:“听说您现在还在编辑部审稿办公?实在是太辛苦了。”
“辛苦什么?我本来就是从编辑部出来的,在编辑部办公很正常。”路总编哈哈一笑。
靳社长低眉笑:“我也要向您学习,我在编辑部也留了张桌子,每天早上审审稿,再开始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