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并不知道,稿费迟迟不到,是因为霍尔金教授。

80年代是米国教育风云四起的年代。

自80年代初以来,米国的专家、学者、政界与商界人士、社会团体及各个机构,纷纷从不同度揭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改革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建议,形成了众口纷纭的局面。

1983年初,教育部长贝尔先生创办了提高教育质量委员会。

并发表了《国家在危险中,迫切需要教育改革》的报告。

这篇报告引起了强烈反响,各种社会团体和机构以及学者发表了几百份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和政策建议,对这些报告的评论更是不可胜数。

身为提高教育质量委员会一员的霍尔金教授,是坚定不移的教育质量改革派。

霍尔金教授的主张是:一个国家要在信息时代取得成功,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投资。中小学教育要成为终生学习的基础,把国家办成一个不断学习的社会。

带着

自己的主张,霍尔金教授四处参加辩论会,雄辩四方。

就在这时,他看到了方新亭的文章。

方新亭的文章恰好向他解答了“学校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学校应当向学生传授什么”这个问题。

他带着方新亭的文章大杀四方。

“一个第三世界国家的普通教师告诉我们,学校应当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学校应当向学生传授对社会有用的知识!他都知道这个简单的道理,你们为什么不知道?”顶点小说

霍尔金教授本就擅长辨论,再加上有方新亭的观念为佐,大杀四方。

报社因霍尔金教授的辩论中涉及方新亭的文章而销量大增。

紧接着,又有许多人投稿至报社投稿讽刺霍尔金,或者讽刺方新亭……

不管在任何报社投稿,不管你是持什么观点。

按照法律,只要引用方新亭的文章内容,都为方新亭带来一笔收入!

霍尔金教授一场大型辩论会可以进账八万美元。

贝尔部长一场辩论会或演讲,出场费十万美元。

几大商学院的顶级教授,演讲或辩论一次八至十五万美元左右。

普通教授的辩论或演讲,在两万至四万美元之间。

要不然,米国的那些教授和政客为什么热衷于辩论和演讲呢?

因为只要引起巨大的反响,就有不菲的收入。

大学教授的演讲或者辩论并不是最贵的,最贵的是president竞选辩论。

1992年,华盛顿大学承办了首次辩论。

大会花费主要由百威公司承担,该公司赞助了50万美元。

这短短的一千多字的文章,现在已经成为报社的印钱机器。

再加上霍尔金教授那可怕的辩论能力和社会地位,报社不敢吞下这笔稿费。

换而言之,方新亭需要一个律师重新签订合同。

现在可不是信息社会,信息瞬息可达。

报社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联系上方新亭本人,拿到亲笔签订的合同,才可以发稿费……

方新亭并不知道有一个丰厚的收入正等着他签收。

更不知道,有一名律师跨过大洋飞抵神州大陆正在寻找他,想要和他签订委托协议。

他这时,刚刚下了课,被老牛头喊到传达室。

讨论君子兰。

“只要赶到风口,猪都能给你吹起来……”老牛头的话里全是感慨。

第184章 蒋老师把老牛头也给得罪了

看到方新亭出去了,后面的老师面面相觑。

“方老师从来没发过这么大的火。”

“蒋老师脑子有坑吧?难道方老师说得不对?”

“我也是数学老师,我感觉方老师说得很对。现在的题就是从课本上扒出来的,连点创新都没有。”

“在课堂上和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