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有味。
所以哪怕店前多了一辆马车,这一天好像也和之前十多年的任何一天都没什么区别。
从马车上带头下来的是个身材魁梧气势逼人的车夫,他跳下马车,冷冷地扫视了周围一眼,几个路人当即收回了打量的目光,接下来是个年轻人,穿着白色儒袍,外面披了一件黑色凉衫,梳了个书生髻。
衣袂飘飘,显得儒雅俊逸的书生拍拍身上尘土,抬头看了看头上飘扬的“酒”字大旗,一边随着迎过来的老刘进了店,一边随口问道:“这是酒铺还是茶铺?”
老刘把两人引到桌边坐下:“哈哈,都是...听公子口音,是江南来客?”
书生点点头,有些惊讶:“掌柜一猜即中。”
老刘有些开心,开酒铺的都闲不住嘴,于是搬了坛竹叶青过来:“公子远游至长安?那可要尝尝咱们铺子的烈酒...保证让公子一尝就不忘!”
年轻书生笑着摆了摆手:“稍后还得进城,就不喝酒了,来两杯清茶就好”。
老刘有些遗憾地“哎”了一声,大概是在感叹这位公子没那份口福,等他走后,早已按捺不住的汉子就不复之前那般冷厉凶悍的模样,指着远处的一大片阴影问道:“少爷少爷,那里就是京城?”
“你一个光头壮汉跟我玩什么叠词装嫩...”顾怀摇了摇头,也随着王五指的方向看去,一道黑色阴影拔地而起巍峨耸立,几乎将天空切割成了两半,偶尔能瞥见甲士从城墙上巡逻而过,城门处络绎不绝的人群进进出出。
满身风尘颠簸了半个月的他想了想,长长舒了口气:“是的,那就是开封...也就是大魏京城。”
“咱们终于到了。”
第九十六章 入城
京城。
对于大魏百姓而言,听到这个名称的时候,往往第一时间浮上心头的便是两个字:繁华。
和北方以武立国的邻居不一样,大魏自从开国以后,风气就渐渐偏了,重文气好奢靡,百年时间发展下来,发达的商业和经济也就带来了浮于表面的纸醉金迷,不管打仗再怎么打不过,普通老百姓日子过得再怎么差,起码在看到大魏都城开封的那一刻,所有人都会觉得真正的京城就该是这样。
原本在江南还能显得有些豪华的马车在城门前不出意外地遭遇了堵车,和其他那样轻则镶金带银,重则能八马并驾的华贵马车比起来,就显得有些土包子了,更让顾怀目瞪口呆的是在堵车之后,朴实的京城百姓们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开骂,几个守在马车旁的小厮在厮打,而马车上稍微能主事的人则是探出脑袋鼻孔朝天比身份--什么你家才是个经学博士?给老子让开我家主子可是御史!
如此一来堵车的过程倒也不显得无聊,等到过了城门洞,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一应俱全朝着远处排开,远比苏州城宽广的街道上,一眼望去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做生意的商贾、看街景的士绅、骑马的官吏、叫卖的小贩,还有乘坐轿子的大家眷属,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问路的外乡游客,听说书的街巷小儿,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以及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
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根本看不见人潮的尽头。
尽管已经在苏州这样的大城待了一段时间,但顾怀还是被眼前的繁华震惊了一把,这样的景象倒是让他想起了后世的首都,每年过节的时候,差不多也就是这个景象--只不过是换了批人看沧海桑田。
而赶车的王五早已经看得目瞪口呆,这厮虽然一直自诩富贵人家出身,但自从家境破落就流落江湖,就算见过不少世面,但在走进京城的那一瞬间还是忍不住失了神。
一旁偶尔路过的行人倒是对这对主仆的表现习以为常,某种京城百姓特有的傲气也渐渐浮现出来,甚至还有热情些的主动凑上来帮忙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