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1 / 2)

这话倒不像是作假,先前霍昆在玉京城中似乎对女郎和郎君便是两幅模样。

不过这些倒是与她并无大碍,总归她与霍昆不过是合作关系罢了。

依着山叔这边的进度,自己人已经是盘问的七七八八,就连远在玉京的幕后操纵之人也能认定,如今差的就是那个躲到了北朔都城里的副将曹寅。

只是如今他改头换面躲到北朔人堆里面去了,要想揪出来怕是不容易。

顷刻之间,燕鸣歌便做好了决定,自从得知山叔还活着,甚至为了替她父亲平反已然做足了准备,这九十九步他都走了,没道理那最后一步她不去做。

此事仍需从长计议,如今对那曹寅现在的身份还一头雾水,需得摸清楚底细才好做行动。

甚至就连她这位和亲公主的尴尬处境也得思量着来。

若依照圣上的旨意,她作为和亲公主下嫁北朔的奎利可汗,可眼下新汗上位,她这位行至途中还未到北朔的公主是去还是不去。

为着这个问题,满朝文武在交泰殿已然吵得沸沸扬扬。

永文帝听得底下大臣们吵得不可开交,只觉得如坐针毡。

本就这些时日不得好眠,又听有些老家伙提起明惠的婚事该当作废,他更是一肚子怨气。

他好不容易将那丫头推了出去,再回来还做甚,难道要日日碍他的眼?

明惠那丫头自小就是能说会道的,又是个离经叛道的,若是鼓动些年轻举子帮着说项要查她父亲的事。

届时永文帝还有什么脸面不去查。

他敢不查,明惠就敢拿刀架在脖子上逼着他首肯。

查来查去到最后是要他这皇帝来做让步,这样的哑巴亏他才不肯去吃。

那件事情既然已经翻篇了,也没人敢提,干脆就此放过罢了。

毕竟推出一个淮王来平息怒火,总比他堂堂皇帝当着众人的面下罪己诏得好。

不是他泱泱大宣兵微将寡,是狡猾的北朔人连同心机叵测的叛王密谋,这才落得个兵败北朔的凄凉下场。

这般想着,永文帝愈发决定不能让燕鸣歌回来。

于是他又下了一道圣旨,让明惠公主嫁给北朔新可汗,昆布可汗。

尽管他还有更好的选择,不费一兵一卒,能让两族用结为好的好法子。

只是永文帝觉得,一个燕鸣歌而已,并不值得他劳心费神,为此特意与北朔的昆布可汗达成协议。

几个天子近臣更能察觉得出圣上的心思,故而对于这场没有硝烟的唇枪舌战,并不参与反倒是作壁上观。

反倒是从前与陆昀交好的众朝臣则是废了好一番口舌,想让圣上断了送公主和亲的念头。

毕竟开了这道先例,日后若再有诸如此类的蕞尔小国挑衅大宣,圣上自然会想着和亲让女人去。

圣上的女儿自然不会去,可连郡主这等宗室女都去了,自然不会选上宫女充作公主嫁过去。

这一来二去人选不是从宗亲当中挑选便是在朝臣中挑选,在坐的诸位大臣不为旁人着想,也得为自家女眷着想。

此事没有转圜的余地,圣上金口玉言不会再更改,诸位朝臣即便是心有不甘却也就此作罢。

泰半朝臣不少人都是从前受过淮王恩惠的,可如今想要站出来为其发声,却也得掂量着自己的份量够不够。

可别话还没说出口,就叫圣上大手一挥,革职查办了。

这桩事暂且尘埃落定,众人却是一日日瞧着永文帝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老下去。

也不知是圣上夜里龙精虎猛叫后宫妃御吸去了精气神,还是当真是上了年纪,岁数到了。

可无论是何种原因,朝堂里的明争暗夺总算是有活络起来了。

自从去年龙骧军大败,如今军中便只有神策军和卢龙军。

前者是大宣戍边军队,每四年一轮换,后者相比则更为逊色,只是驻扎在各军事重镇。

如今的神策军却因为兵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