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1 / 2)

三月初三,巳时三刻,黄道吉日。

东宫显德殿外,三十六名金甲侍卫执戟肃立,朱红廊柱间悬着九凤鎏金铃,叮当作响。

礼部官员身着绯色官服,捧着描金漆盘,盘中金册玉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抚琴身着正三品良娣吉服,端跪于殿中央。

今日的吉服也是让尚衣局加紧赶制的,一件海棠红云锦大衫,上绣金丝翟鸟,下衬青罗织金马面裙,腰间缀玉革带,赤金点翠的凤钗斜插鬓间,显得整个人气势非凡。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太子良媛叶氏,温婉贤淑,诞育皇嗣有功,着晋为良娣,赐协理东宫诸事……”。

司礼监公公手持明黄圣旨,尖细的嗓音穿透云霄。抚琴在侍女搀扶下,缓缓走上前去,跪坐在铺着织金地毯的玉阶上。

嬷嬷早就教导过她册封时的规矩了,要仪态端庄,脊背挺直,即便行跪拜之礼,举手投足也要从容优雅。

赞礼官高声唱喏:“赐金册”礼部官员双手高举金册,缓步上前,将其郑重递到叶抚琴面前。

“赐玉印”玉印温润洁白,上刻“东宫良娣之印”,象征着抚琴从此也拥有协理东宫的权力了。

抚琴双手接过金册玉印,行三跪九叩大礼,声音清脆道:“臣妾谢皇上隆恩,谢太子殿下厚爱,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愿太子殿下福寿安康。”

一旁的郑良媛跪在东宫的一众女眷之前,夏良娣禁足,魏氏圈禁,其余那几个不受宠的选侍就更不用说了,整个整个东宫,竟无一人可以挟持住这个叶氏。

郑良媛死死盯着抚琴手中的金册,像是要把她盯出一个窟窿来,这叶氏当初不过是显王府里一个末等的侍妾罢了,如今却也爬到了她的头上!

她心中翻涌着不甘,却不得不随着众人一同跪拜:"恭贺叶良娣。"

册封礼毕,抚琴刚回到寝殿更衣,刘嬷嬷便匆匆进来禀报:"娘娘,端妃娘娘身边的崔姑姑来了。"

抚琴指尖一顿,立刻端正神色:"快请。"

崔姑姑进来后,朝抚琴恭敬的行了一礼:"老奴给叶良娣请安。端妃娘娘说,今日身子不爽,良娣刚行完册封礼,想必也累了,就不必急着去锦华堂拜见了。待过两日天气暖和些,再去请安不迟。"

第七十章改革

抚琴闻言,眸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温婉一笑:"多谢端妃娘娘体恤。只是礼不可废,臣妾本当今日就去拜见娘娘的。"

崔姑姑又说道:"娘娘说了,良娣如今协理东宫,事务繁忙,不必拘泥这些虚礼。况且太子殿下也提过,良娣身子弱,需得好生将养。"

抚琴心下了然,端妃这是不想见她,"既如此,臣妾多谢娘娘体恤,改日定当前去拜见。"

崔姑姑点点头,就要起身告退。

这时抚琴开口道:“慢着,姑姑近来身体如何,腿上的旧疾还犯吗?”

崔姑姑只低头恭敬道:“多谢良娣关怀,老奴一切都好,娘娘身边离不的人,老奴就先回去了。”

抚琴看样子也明白了,端妃不喜她,崔姑姑也顾忌着,两人连寒暄一下都不行。

待崔姑姑走后,抚琴将金册玉印轻轻搁在案几上,指尖在光滑的玉印表面摩挲片刻,眸色渐深。

"刘嬷嬷。"她突然开口,声音虽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传我的话,从今日起,静兰轩上下需得重新整顿。"

刘嬷嬷会意,立即凑近:"娘娘可是担心......"

“如今伺候的人多了,难免有人起了别的心思。或威逼,或利诱,两个孩子这般小,若出了差池......"她指尖在案几上轻轻一叩,"这代价,我担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