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1 / 2)

整个过程神不知鬼不觉。

而此时的乔芝,正悠闲认真地靠在榻上看五年前霍氏主持施粥时记录下的账列明细。

账册中记载,五年前的施粥共持续了十日,支起了两丈宽的慈善棚、五口锅,共熬粥四百八十锅。投入施粥的侯府下人共九人,每人每日多发二十文的劳务钱。

这些地方都是没有问题也做不了假的。

乔芝继续往下看,终于发现了问题。

霍氏为灾民准备的赈灾粥为粳米加大麦,每口锅中粳米五斗、大麦一斗,余量皆为水。

根据乔芝所知,这里便有两个疑点。

一是粳米是比较贵的米种,赈灾需要的米量大,几乎不可能选用价格高昂的粳米。二是粳米细长,并不适宜用来煮粥。

那么霍氏极有可能选用的并不是粳米,而是糯米、籼米甚至此二类的陈米。陈米价低,以记载粳米的价格去买,大约能省下一大半钱。

如今的一斗粳米价格大约为二百二十文,一斗陈年籼米价格大约只有□□十文甚至更低。

而荒年的米价比现在可能要高得许多,尤其是粳米这样的好米,田地减产时米价更是会水涨船高。

乔芝已经能够确定,在米的选用上,霍氏一定是动了手脚的。

然后,乔芝又将目光放到了“每锅共下粳米五斗、大麦一斗”的字样上。

乔芝模糊能估量一斗米有多少,也能估量一口大锅能装下多少斗米。若是熬成粥,一锅中盛五斗米来煮粥只怕是有些多的。

赈灾施粥本来就是以能广为救济灾民为主,也会考虑灾民长久未进食、不好消化,所以煮粥以稀稠好消化为主。

再加上换成容易膨大、适宜煮粥的糯米、籼米,一锅中恐怕放两三斗米都是够的。更别说一锅粥里还有一斗大麦,若是将大麦换成野麦,也是既容易煮发膨大、价钱也便宜。

不过猜测最终都只是猜测,是真是假还需试验一番才能知道。

乔芝遂收起账册,唤人传来厨房周妈妈问话。

周妈妈到后,乔芝换上看不出心思的笑容,只与她问道:“周妈妈,如今天热了,我感觉食不下咽的,有些想喝粥了。不若今儿中午煮一锅粥来。”

煮粥自然不是难事,周妈妈应道:“那老奴就给少夫人煮一锅白扁豆粳米粥来。扁豆健站脾胃,还能清暑止泻,最是合适了。”

乔芝奇道:“竟是用粳米?可我听闻粳米适宜煮饭,籼米适宜煮粥,怎的周妈妈说煮粥用粳米来?”

“喔!少夫人您说得没错的。”周妈妈一弯腰身,恭敬道,“对于寻常百姓来说,粳米不绵软、粘性低、不出汤,同样的粥分量,粳米的用量要比籼米多出一些才够。因此煮粥更多用的是籼米。但粳米味香、更会回甘,所以给贵人们煮粥仍旧用的是粳米。”

“原来如此。” 乔芝点点头恍然大悟。又大方吩咐道,“既然煮了粥,这个粥又这么好,干脆就多煮些,给咱们院里上下一人喝一碗。”

周妈妈含笑应下。

乔芝又好奇问道:“周妈妈,我忽然有些好奇,你说要是咱们小厨房那口大锅煮满满一锅粥,粳米与籼米的用量各是几何?”

“回少夫人,大致是粳米用四斗、籼米用三斗。”周妈妈一五一十回道。

乔芝眸色渐深,心道霍氏果然从中搞了鬼。

第57章 死亡圈套 聪明夫妻

既然乔芝都发了话中午全院喝粥, 周妈妈自然遵循办事。从正院回小厨房后就开始张罗泡豆子泡米。

到了中午,厨房给乔芝奉上了一桶白扁豆粥,另加适宜吃粥的小炒、凉拌与酱菜。

摆完膳后, 春雨妥帖地从桶里盛出一碗粥摆在乔芝面前。

乔芝先是拿着勺子搅了搅粥,见一大口锅加四斗粳米熬出来的粥软烂浓稠, 估计哪怕霍氏用再大一些的锅,加了五斗米一斗麦进去,熬出来的粥恐怕也不是赈灾的粥。

背后到底真相如